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 北京天坛医院 赵敏 张亚清 王永刚
关于头痛、偏头痛和神经痛的古老记载可追溯至《埃伯斯纸草文稿》(公元前1200年)。人类对头痛的关注几乎与有记载的历史一样久远,且头痛是患者就医时最常见的主诉之一[1],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2025年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在119486名头痛患者(其中女性占比69.5%,共83046人)与597430名普通人群(其中女性占比同样为69.5%,共415230人)中,头痛患者在15年内的自残未遂累积发生率为0.78%,而对照组仅为0.33%[2]。鉴于头痛可能引发的疾病范围,采用系统化的头痛分类和诊断方法对于实现良好的临床管理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对头痛分类的探索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并延续至20世纪。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IHS) 制定并发布了一套国际公认的头痛疾病分类标准体系。该分类方案系统描述了四类原发性头痛及八类继发性头痛,涵盖涉及面部及颅神经的头痛类型。2004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正式发布,进一步将头痛细化为三大主要类别。2018年发布的第三版(ICHD-Ⅲ)则在ICHD-Ⅱ基础上进行重新分类,并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内容,但整体分类系统仍保持不变[3]。ICHD-Ⅲ基本分类见图1[4]。
图1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基本分类
原发性头痛是指一类无明确病因、以头痛症状作为独立临床疾病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见图2。
图2 头痛分类
1.偏头痛
最常见的致残性原发性头痛,以发作性、单侧和搏动性疼痛为特征,可伴恶心、畏光及畏声。ICHD-Ⅲ将其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的类型)、有先兆偏头痛(含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等亚型)和慢性偏头痛(每月发作≥15 d,持续3个月以上)等。慢性偏头痛此前仅被列入附录,而ICHD-Ⅲ将其正式纳入正文,并着重强调其与药物使用过量之间的鉴别诊断[3,4]。
2.紧张型头痛(TTH)
最普遍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双侧、压迫感或紧箍样疼痛,程度轻至中度,不伴恶心,日常活动不加重。分为偶发(每月<1 d)、频发(每月1~14 d)和慢性(每月≥15 d),并根据是否伴有颅周压痛进一步分类[4,5]。
3.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
以单侧疼痛伴同侧自主神经症状(如流泪和鼻塞)为主要特征,包括丛集性头痛(发作密集,且疼痛剧烈)、阵发性偏侧头痛(对吲哚美辛具有显著疗效)和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伴结膜充血和流泪(SUNCT)等[4]。
4.其他原发性头痛
原发性咳嗽性头痛(由咳嗽触发)、原发性运动性头痛、与性生活相关的原发性头痛、雷击样头痛和睡眠性头痛等[6,7]。
1.病史采集(核心信息)
头痛的诊断主要依赖病史采集,需重点询问以下6项关键内容(基层“六问法”):
(1)疼痛特征:部位(单侧/双侧)、性质(搏动性/压迫性)和程度(是否影响日常活动)。
(2)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如偏头痛4~72 h,TTH 30分钟至7天)和频率(每月发作的天数)。
(3)伴随症状:是否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偏头痛常见)、流泪和鼻塞(提示TAC)等。
(4)诱发/缓解因素:如运动、咳嗽和情绪应激是否诱发头痛,休息或药物是否可缓解头痛。
(5)病程:首次发作时间,是否为新发(<6个月)或慢性,症状是否发生变化。
(6)影响与用药:是否影响工作/生活,是否频繁使用止痛药物(每月≥10 d可能提示药物过量)[8]。
2.体格检查(重点排查)
(1)一般检查:血压(排除高血压脑病)和体温(提示感染)。
(2)神经系统检查:瞳孔、眼底(排除颅内高压引起的视乳头水肿)、肌力和反射(排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颈部检查:颅周肌肉压痛(TTH常见)、颞动脉搏动(排除巨细胞动脉炎)和颈椎活动度(排除颈源性头痛)。
3. 辅助检查(按需选择)
多数原发性头痛无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存在以下“红色 Flags”(警示信号)时需进一步完善检查:
(1)新发头痛(尤其>50岁或<5岁)。
(2)突发剧烈头痛(“一生中最剧烈”,需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3)伴发热和颈强直(提示感染)。
(4)伴局灶神经症状(如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
(5)头痛进行性加重或晨起加重、夜间痛醒。
(6)合并癌症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基础病。
4. 基层常见头痛的诊断要点
4.1 偏头痛(无先兆)
A. 至少5次发作,每次持续4~72 h;
B. 至少符合2项特征:单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和日常活动加重;
C. 至少1项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
D. 排除继发性头痛。
注意: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如双侧疼痛),但只要符合核心特征即可诊断;有先兆者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先兆症状逐渐出现,持续 5~60 min)[9-12]。
4.2 紧张型头痛(发作性)
A. 至少发作10次,每月<15 d,每次持续30分钟至7天;
B. 至少符合2项特征:双侧、压迫性、轻中度疼痛和日常活动不加重;
C. 无恶心,最多出现1项畏光或畏声症状;
D. 排除继发性头痛。
注意:与偏头痛鉴别的关键要点在于患者不伴有恶心症状,且疼痛程度较轻、日常活动不加重[5,12,13]
4.3 药物过量性头痛
A. 每月头痛≥15 d。
B. 规律过量使用止痛药物≥3个月(如单纯止痛药每月≥15 d,曲坦类/阿片类每月≥10 d)。
C. 无需证明头痛与药物过量的时间关联(ICHD-Ⅲ简化标准)。
注意:若同时符合慢性偏头痛,需并列诊断[12,14]。
4.4 继发性头痛
诊断的关键在于明确头痛与基础疾病之间存在时间关联性(例如创伤后即时出现、感染期间症状加重),并观察到在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后头痛症状相应缓解。示例:高血压脑病相关的头痛多为全头胀痛,伴血压显著升高;巨细胞动脉炎表现为头痛伴颞动脉触痛,下颌运动会诱发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13]。
Take Home Message
1.共病识别:同一患者可患多种类型头痛(如偏头痛合并 TTH),需分别进行诊断。
2.避免过度检查:无警示信号的原发性头痛可无需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3.重视患者教育:指导患者记录头痛日记(发作时间、诱因和症状等),有助于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4.及时转诊:存在警示信号或诊断困难(如 TAC、慢性每日头痛)时,及时转诊至头痛专科中心。
专家简介
A. 每月头痛≥15 d,持续1个月
B. 每月偏头痛特征发作≥15 d,持续3个月
C. 必须合并药物过量
D. 发作时无恶心、畏光
02 (单选题)患者女性,32岁,主诉“反复右侧搏动性头痛3年”,每次持续8~12 h,伴恶心、畏光,头痛发作时需卧床休息,每月发作4~5次,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紧张型头痛
B. 丛集性头痛
C. 无先兆偏头痛
D.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一下吧~)
Day1 答案明日揭晓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