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王华丽教授解读:WHO最新痴呆风险防控指南,谁使用?怎么用?

2019-06-19作者:论坛报小塔热点
痴呆认知障碍WHO指南轻度认知损害

据估计,2050年全世界痴呆患病人数将达到目前患病人数的3倍之多,给全球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然而,迄今为止痴呆尚无治愈手段,因此,加大力度控制痴呆的患病风险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为此组织全球认知障碍防治领域相关专家,历时近2年,制订了《认知衰退与痴呆风险防控指南》(本文中简称《指南》),并在日内瓦当地时间2019年5月14日正式发布。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教授应邀参与了《指南》的制订与编写工作。我们邀请王华丽教授就《指南》的使用人群和目的、重点建议核心内容以及推广使用等内容作以解读,并就《指南》对推动我国痴呆及认知衰退防治工作的启发分享个人观点。

guidelines_2019.png

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王华丽

《指南》的使用人群和目的

《指南》主要面向在基层或二级机构或区级机构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包括医生、护士或其他卫生相关人员。卫生体系的质量改进团队也能从中获益。此外,《指南》及其衍生出版物对政策制定者、卫生服务规划者以及项目管理者和普通民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不仅为普通民众提供延缓或预防认知衰退和痴呆的生活方式、行为和干预的循证建议,也为特定的躯体或精神卫生状况患者提供延缓或预防认知衰退和痴呆的循证管理建议。

重点建议核心内容

专家组共遴选出12个针对痴呆和认知衰退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研究这些措施对认知功能改变、轻度认知损害(MCI)和痴呆发生等关键结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功能水平、不良事件等重要结局指标的影响。

经过对现有证据的系统评价,结合WHO已有的相关指南,工作组最终提出了痴呆与认知衰退风险防控建议(表)。

<注>

强推荐:确信某种干预的预期效果大于任何非预期效果(已涂红)。

有条件推荐:对预期效果与非预期效果之间比较的相对优势难以权衡。

因此,“强推荐”指大多数个体需要指定的干预,而且应该接受该干预;“有条件推荐”则意味着不同的干预方法可能因人而异,需要协助管理方案决策。

表  12种危险因素防控建议(文末可下载此图)

20190620-A6.jpg

推广应用

《指南》的出台与《WHO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全球行动计划(2017-2025)》、《精神卫生行动规划(2013-2020)》以及《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等均密切相关,世界各国在推广应用《指南》时要考虑与上述多个行动计划相结合,WHO也鼓励其他国际组织和协会能参与合作,共同推动《指南》在世界各地的应用和推广。

此外,《指南》所推荐的多项防控措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管理紧密相关,因此,建议在实施痴呆与认知衰退风险防控措施过程中,应考虑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防控相结合。

同时,《指南》明确指出,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对指南的适用性、可接受程度加以评价,并持续监测干预效果,为《指南》的更新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对我国痴呆防治工作的启发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我国痴呆患者及认知衰退的老年人人数不断增加,痴呆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指南》的出台,为通过公共卫生方法实现痴呆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如体力活动(包括锻炼)、健康的饮食等。需要强调的是,《指南》不建议使用维生素B和E、不饱和脂肪酸和复合补充剂等降低认知衰退和痴呆风险。这一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人们对复合补充剂盲目迷信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依据的绝大多数临床试验证据主要来自高收入国家,《指南》建议的防控措施是否适合于我国国情,仍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指南》推荐的大多数防控措施证据力度仍有限,因而造成《指南》的推荐强度不足,例如认知干预。因此,更值得世界各地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APP,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