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外伤后,哪些情况必须得打破伤风针?

2020-09-1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合理用药破伤风感染

一位在工地上干活的大叔,脚底被钉子扎了,没有处理,几天后出现高热、抽搐等症状…

相信这样的情节,大家都不陌生,电视杂志铺天盖地的报道“破伤风”的危害,让大家一有外伤就提心吊胆:医生,我需要打破伤风针么?急诊科医生每逢接诊到这样的病人,都需要一番苦口婆心的科普,为了减轻急诊科医生的工作量,药师今天就撸起袖子,帮忙总结关于破伤风的知识!

一、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从地上土壤到天空中的尘埃,几乎无孔不入。它经皮肤或黏膜入侵人体,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而引起人体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无氧的微环境是感染的重要条件:比如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且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此外,不洁接生的新生儿、手术器械消毒不严等相对少见。


二、感染后发病时间?

有报告表明破伤风的潜伏期从受伤后的1天到数月不等,但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感染后的3~21 天,中位时间是7 天。


三、外伤后必须打破伤风?

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应判断伤口类型: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伤口类型与伤口的环境对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非常重要。伤口类型一般分为三类:清洁伤口、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伤口特点

微信截图_20200911112631.png


其次,判断破伤风疫苗接种情况。医学上对破伤风,有两种不同的免疫保护方式: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破伤风的主动免疫,指将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接种于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一般注射约2周后抗体才达到保护性水平。从未接受过TTCV免疫的患者应连续接种3剂才能获得足够高且持久的抗体水平,全程免疫后的保护作用可达5~10年。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已纳入儿童常规免疫程序。具体见表2,按照表2规范,接种全部疫苗者视为接受全程免疫的人群。


表2 婴幼儿的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国家规范)

微信截图_20200911112643.png


被动免疫:破伤风的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外源性抗体如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或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入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短期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但有效保护时间较短。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见表3。


表3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区别

微信截图_20200911112652.png


最后,结合上述疫苗接种情况和伤口类型,判断外伤后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敲重点!!!对于正常的人群:只有一种情况需要打破伤风针!见下表:


表4 破伤风针的接种条件

微信截图_20200911112706.png


注:TTCV: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HTIG: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F(ab’ )2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AT:破伤风抗毒素)

然而,我们还接到过这样的咨询,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市面上很难得,那么破伤风抗毒素与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优选哪个?

破伤风抗毒素(TAT)为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其中含有马血清中IgG,使用前需皮试,易引起过敏反应,据国内文献报道,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30%,致死率约为1/10000[2]。

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 )2)是在原有使用马血清生成TAT工艺的基础上,经纯化降低IgG等大分子蛋白的含量,提高有效成分抗体片段的相对含量,使安全性较TAT得到较大的提高,过敏性大大降低(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约为0.2%),中和毒素作用强等优点,保护预防持续时间比TAT长,因此,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在HTIG难以获得时,应优先选择F(ab’ )2,其次选择TAT。

       

还有人问过,破伤风针什么时候打最好?

临床上强调尽早应用,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超过后仍有注射价值。因此,只要未发病2周内使用破伤风针都视为有预防作用,即使发病,症状也会相对较轻。

药师最后建议,受伤后,不用过于慌张,应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如冲洗、消毒,严重时需前往医院处置,查验破伤风疫苗免疫史,听从医生安排,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 

来源:岭南药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