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郑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 李琳 刘喜灿 卜淑芳
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Diffuse low-grade gliomas,DLGGs)是神经系统中较为罕见的肿瘤,仅占胶质瘤的15%。DLGG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部分病例表现为神经功能损害并伴有组织侵犯。无创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和评估DLGGs的首选方法。然而,DLGGs的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度相似,因此难以诊断,在临床实践中,更容易被误诊和误治。
一58岁男性因“幻嗅30min”于12:30来急诊室就诊。患者闻到刺激性气味,主要有酸臭和腥味,呼气、吸气时明显且持续存在。在场的其他人未闻到异常气味。患者有轻微的烦躁,无视觉异常、身体活动能力受损或抽搐。体格检查:脑神经检查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血常规及相关血生化检查均正常。
(A)头部CT示右侧颞叶轻度低密度影,无明显占位效应,边界不清;右侧颞叶和海马T1WI示轻度低信号(B), T2WI示轻度高信号(C);FLAIR未显示明显高信号(D), DWI示轻度高信号(E), ADC示轻度低信号(F)。(G)增强检查未见明显强化,右侧颞叶及海马弥漫性肿胀,脑沟及脑裂变浅。(H)示肿瘤细胞弥漫性增生,核大、深染,不典型,未见坏死及病理性核分裂,周围可见散在淋巴细胞(H&E ×400)。
12:45行头部CT扫描(图A)示,右侧颞叶呈树叶状稍低密度影,占位效应不明显,但边界不清。12:49,患者左侧肢体肌力突然下降(V级),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0,立即(12:57)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rt-PA)治疗,随后入院治疗。溶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14:23急诊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1B-F),右侧颞叶和海马呈弥漫性、稍长T1/ 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轻度高信号,右侧颞叶和海马呈弥漫性肿胀,脑沟、脑裂变浅。增强MRI未见明显强化(图G)。
头颈CE-MRA未见明显异常。
15:38,患者突然出现持续性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随后给予抗癫痫治疗。修正诊断考虑颅内肿瘤可能性,因此将患者转至上一级医院进行右颞叶立体定向活检。
免疫病理检查结果(图H):神经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Vimentin(+)、寡糖-2(olig-2 部分+)、S-100(+)、α -地中海贫血/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lpha thalassemia/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 X-linked +)、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 pan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 -)、Ki-67 (30%-40% +);右侧颞叶弥漫性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不排除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无Chr1P/19q共缺失,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胶质母细胞瘤(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romoter-mutation glioblastoma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为IV,O- 6-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区甲基化阴性,PIK3CA和NF1基因检测到致病性突变,CDKN2A基因缺失变异,MDM4拷贝数扩增,无遗传性脑肿瘤相关种系突变。经过靶向化疗等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癫痫是大多数DLGG患者的初始症状。据报道,卒中后嗅觉异常的发生率增加了76%,嗅觉异常可能发生在未经治疗的实体瘤和放疗或化疗后,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这可能与嗅觉受体有关。在本例中,患者的病变位于右侧颞叶和海马,累及嗅觉中枢,因此嗅觉异常应引起重视。
患者既往体健,急性起病,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持续性幻嗅。头颅CT示嗅中枢位置一致的右侧颞叶稍低密度病灶,未见出血及占位。患者肌力下降,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相关指南的诊疗原则,有静脉溶栓指征,给予标准剂量rt-PA (0.9mg/kg)溶栓治疗。虽然在头部CT出现早期低密度征象,但患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和神经功能障碍。此外,后续MRI显示T1WI低信号,DWI受限,FLAIR或T2WI高信号并不明显,DWI与FLAIR不匹配,静脉溶栓仍可能获益。
该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出现持续性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是卒中后癫痫吗?是否与静脉溶栓有关?幻嗅是癫痫的先兆症状吗?
我们系统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癫痫与卒中的严重程度、病因、部位有关,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率为16.3%,多见于大动脉闭塞引起的皮质梗死或脑梗死,或发生于有卒中史的患者,神经系统性症状可能为阴性。本例患者的病史及病变部位均不符合上述特点。伴有IDH突变的弥漫性胶质瘤具有较高的癫痫发生率,癫痫往往是临床首发症状,也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表现;然而,颅内肿瘤仍然是静脉溶栓的绝对禁忌证,因为再灌注损伤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较高相关,并且不能提高神经系统的改善比例和长期生存获益。
大多数临床证据表明,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不会增加卒中后癫痫的风险,溶栓后出血转化是卒中后癫痫或癫痫的独立危险因素。本例CT扫描未见出血迹象,复查CE-MRA未见大血管闭塞,不支持溶栓后出血转化或大面积脑卒中后癫痫的假设。嗅觉障碍是颞叶癫痫的常见症状,多数表现为嗅觉减退或嗅觉缺失。
本病例表现为幻嗅,距癫痫持续状态近4h,在发病形式上与癫痫的先兆症状不同。因此,我们认为该患者的癫痫发作与颅内肿瘤接受静脉溶栓相关,其机制可能是肿瘤内血管异常扩张,组织灌注过度。
本例患者为急性起病,嗅觉幻觉与颞叶DLGGs病变有关,与嗅觉中枢定位一致。头部CT早期显示与脑卒中症状定位相关的低密度影,患者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是误诊的原因之一。此外,该患者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MRI无增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非常相似。这是误诊的另一个原因。MRI显示病变范围大,累及多处脑血管血供区,CE-MRA未见大血管异常,病变与责任血管不一致,这也是DLGGs的主要特征。据我们所知,DLGGs很容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脱髓鞘疾病。
本文报告首例以幻嗅和嗅觉感觉亢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经静脉溶栓治疗,引起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的DLGG病例。
来源:郑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