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于欢
大概是10年前,我偶尔会做一次梦。那时候我还住在职工宿舍,室友会跟我说,你晚上做梦了,你在梦里叫,不过声音很轻,听不清楚。然而,我自己一点意识都没有。后来家里人也这么说,我想做梦也不算什么,从来没有重视。
到了2016年,我自己会意识到自己频繁地做梦,脑子开始不清楚。到了2019年,开始做一些噩梦,有时候身上湿冷,再到后来,做的梦越来越稀奇古怪,会有没见过的动物咬我,我会害怕,尖叫、奔走,总是要扑上去和坏人搏斗。
后来,做梦越来越多,还从床上掉下来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记忆力也不好,碰到一点事就会觉得心烦、没兴趣。直到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教授做科普,她讲的“梦动症”的症状和我一模一样,我想,我大概是生病了。
经过于医生诊断、治疗后,前后大概两个月,那些恐怖的怪梦居然也就渐渐少了。
“梦动症”是我们的通俗说法,医学术语称作“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一般人在睡觉时比较安静,然而,有些人睡觉时噩梦频繁,随着梦境出现梦呓、喊叫、拳打脚踢,严重时还会从床上跌落而受伤。
这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睡眠疾病,男性占患病人数80%以上。
目前,睡眠相关的疾病有80多种,许多疾病在睡眠过程中都会有不平常的动作,不过与其他疾病相比,“梦动症”的一些症状还是比较有特点的:
正如刘先生一样,“梦动症”患者早期通常是别人告诉他的,他们自己反而认为睡得挺好,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梦动症”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神经系统病变,有些病理改变最早使周围神经系统受到累及,如果累及到嗅球,那么嗅觉就会减退。
比如,有饭烧煳了,或者有些菜不那么新鲜了,这些患者就会闻不到,比别人要迟钝一些。如果影响到肠道的自主神经,这些患者就会有排便困难。
正如刘先生的叙述,他能够非常清晰、详细地描述梦境,比如和坏人做搏斗,他对这个梦境内容的描述很有场景性,并且他所做的动作是对这个场景的一个反应。这也是我们鉴别晚上到底是癫痫发作,还是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的要点。
我们大多数人经常会说我晚上做梦了,但我记不得梦里的内容。
但是“梦动症”患者不一样,他们在做梦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唤醒的,醒了以后对这个梦有非常清晰的记忆,可以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梦境。
“梦动症”患者除了有夜间症状以外,日间基本上没有太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或者体征,如果涉及情绪的话,大多只会出现淡漠、失去兴趣,而不会有明显的忧郁、不会出现很明显的情绪波动。
“梦动症”的发展方向在后期有可能会转变成帕金森病,在转变成帕金森病的过程中,晚上的动作反而会变少,有的人甚至在转变成帕金森病的这一年,夜间突然就没有动作出现了。也就是“梦动症”的症状消失了,没多久肢体僵硬等运动症状逐渐出现了。
如果出现类似的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科医生的病史询问和神经系统检查。
另外,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梦动症”必不可少的客观检查手段。
多导睡眠监测可以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各种电信号,包括脑电信号、眼电信号、肌肉活动信号、呼吸信号,并通过音频视频捕捉梦境相关动作。医生通过对睡眠期间发生的各种信号进行判读,识别“梦动症”的蛛丝马迹。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监测的那天晚上“梦动症”没有发作,无法得出诊断。其实,这个检查技术是非常灵敏的,就算大的动作不出现,下颌和下肢肌电导联上也会出现星星点点的异常信号。
被确诊了”梦动症”,不必惊慌。一般来说,坚持服药控制症状,积极配合医生随访病情变化,多数患者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患病前的生活状态,很好地享受生活。
但是,由于“梦动症”是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上游疾病,病情有可能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发生转变,所以定期门诊随访,每1-2年复查一次睡眠监测还是非常必要的。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