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ICU中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任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都可以称为CRE,以及对亚胺培南天然不敏感的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摩氏摩根氏菌、变异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
2014年美国CDC首次将18种耐药严重的细菌分为“紧急”“严重”和“值得关注”三个威胁等级,而“紧急”级别威胁中占据首位的正是CRE。研究显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50.00%,高于碳青霉烯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患者病死率(25.7%),因此,CRE被称为“噩梦细菌”(“超级细菌”)。
我国CRE监测网结果显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14省25家三甲医院2015年全年的CRE菌株数据,CRE定义为碳青霉烯不敏感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该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各省份CRE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共获得664例CRE菌株,总体上CRE感染发病率为每万次出院4.0次,各省存在差别,江苏省高达14.97次;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73.9%),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6.6%),阴沟肠杆菌(7.1%),弗氏柠檬酸杆菌(2.4%)。
肠杆菌科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是:①外膜通透性降低,抗生素渗透障碍(占12%);②外排泵机制(占8%);③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占80%)。肠杆菌科细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从而导致多重耐药。β-内酰胺酶根据Ambler的分子结构分类法可分为A、B、C、D四类,在我国,A类中的KPC酶较多见,国外B类酶较多见。两项综述分析了肠杆菌科细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及其产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以及各国携带AmpC酶质粒的肠杆菌科细菌的情况。
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讨论了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体外活性和药理特性。该研究发现,一旦出现了KPC酶阳性,临床可用的抗菌药物会大大减少,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几乎无效;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PC酶阳性和美罗培南耐药的病原体的敏感性均较好。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许多重要的革兰阴性病原体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活性。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全球收集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具有体外活性,包括对头孢他啶和美罗培南耐药的分离株。
作者:朱志强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
本文转发自重症肺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