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WSC 2023速递】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对比:一项Ⅲ期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

2023-10-11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原创

2fcaa8a451a882005bbf6a6751d6bfa.png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利圆 熊云云


替奈普酶(tenecteplase,TNK)是阿替普酶(alteplase,ALT)基因改造的新一代溶栓药物,与阿替普酶相比,TNK半衰期更长,对纤维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更高,这种药代动力学的优势允许TNK单次推注,这对于院间转运可能更具有时间效益。


自2005年第一个TNK溶栓剂量探索试验开始,关于TNK的研究层出不穷,一系列2期临床试验显示了替奈普酶相对于阿替普酶对于血管融通率及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优势,及可能的低出血事件,尤其是伴有大动脉闭塞(LVO)的卒中患者可能更为受益。而澳大利亚的EXTEND-IA TNK系列研究提示了0.25 mg/kg TNK在桥接取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基于前期的研究(主要是EXTEND-IA TNK和NOR-TEST试验),各国指南仍将阿替普酶作为主要的推荐溶栓药物,而将TNK仅推荐用于轻型卒中及桥接治疗等临床试验人群中,并且是基于B级证据的弱推荐。


目前已完成的TNK和阿替普酶头对头对比的3期临床试验只有四项:挪威NOR-TEST研究是唯一一项优效性试验,结果显示0.4 mg/kg TNK和阿替普酶标准治疗在轻型卒中患者(NIHSS 4 (IQR 2–8))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没有统计学差异;而NOR-TEST 2研究则表明在中重度卒中(NIHSS≥6)中,0.4 mg/kg的剂量降低溶栓有效性并增加出血风险;2022年来自加拿大的AcT研究和中国的TRACE-2通过大样本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即0.25 mg/kg TNK非劣效于阿替普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随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推荐也要随之更新。


 

0638b161709787ff5be85789b24fe73.jpg

笔者在WSC 2023现场发言



我们的荟萃分析纳入TNK与阿替普酶对照的3期且未提前终止的随机对照试验,因此排除了NOR-TEST 2 研究。并且基于最小临床差异(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MCIDs)设定了非劣效性界值为-4%,主要研究结局为 90天良好功能结局(mRS 0-1)的比例。



结果显示,NOR-TEST、AcT、TRACE-2三项临床试验的结局偏倚分析都是低风险,3项试验共纳入4094例患者,均为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表明,TNK组2056例患者中有1089例(53.0%),阿替普酶组2012例患者中有1016例(50.5%)的90天mRS评分为0-1(RD,0.03;95%CI,-0.00-0.06;I2=0%),95% CI的下限达到了设定的非劣效性界值



而在安全性方面,TNK溶栓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RD,0.00;95%CI,−0.01至0.01;I2=0%)或90天死亡(RD,0.01;95%CI,−0.01-0.02;I2=0)的风险。在ITT、PP集及基于RR和RD效应值的分析结果均相似。



在本项荟萃分析中,我们还进行了两项敏感性分析。NOR-TEST试验应用了0.4 mg/kg剂量的TNK,而AcT和TRACE-2都是0.25 mg/kg的剂量,仅纳入0.25 mg/kgTNK试验的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结果相似;而纳入NOR-TEST 2的分析结果也提示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主分析3项研究几乎没有异质性(I2=0),纳入NOR-TEST 2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联合分析的异质性。

 

虽然TNK溶栓对急性心梗的作用已经得到确认,其在卒中领域仍属于超适应证用药。随着NOR-TEST,ACT,TRACE-2等重要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最新的英国和爱尔兰指南及欧洲卒中治疗指南已经提高了TNK溶栓的证据质量和推荐等级,而2022年更新的中国溶栓专家共识对0.25 mg/kg TNK也是强推荐。 



我们的荟萃分析为TNK相对于阿替普酶的疗效与安全性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可为后续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也可能改变国内指南及临床实践。目前该篇研究已在SVN杂志发表(Stroke Vasc Neurol. 2023:svn-2023-002396.),也期待中国溶栓指南的更新。

 

首个超时间窗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期临床试验TIMELESS(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necteplase in patients with late-window acute ischaemic stroke and evidence of salvageable tissue,NCT03785678)在第九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ESOC 2023)上公布了试验结果,提示超时间窗TNK溶栓90天功能结局非优于安慰剂,但TNK组24小时血管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超时间窗应用TNK不增加出血风险。我国由王拥军教授牵头开展的多中心3期超时间窗rh-TNK-tPA溶栓试验(TRACE 3,NCT05141305)将探索国产替奈普酶在超时间窗未计划取栓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进展顺利并有望在明年国际卒中会议(ISC 2024)上公布试验结果。目前全球仍有20余项关于TNK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将为TNK在超时间窗、轻型卒中、后循环溶栓、移动卒中单元、动脉溶栓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在阿替普酶应用近30年后的今天,属于明星药物TNK的溶栓时代或许已然拉开序幕。

 

研究结论

该项3期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提示,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替奈普酶溶栓疗效非劣效于阿替普酶,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提示替奈普酶可作为阿替普酶的替代溶栓药物。


王利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硕士)

8e5b7b2070250c739091d52f24609c7.jpg

导师:熊云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卒中再灌注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WSC 2023系列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