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沙蒿花粉过敏症肆虐西北,雷暴引发哮喘群体性发作

2022-09-22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儒亮时评】沙蒿,有防沙护林之利,但也有花粉过敏之害。出现沙蒿风险,关键在于当时风险评估不到位。风险评估,无论对自然界还是社会各界,当重视,否则,贻害无穷。沙蒿之害,就是。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22-09-16


最初踏足陕西,约在十五年前,因为热爱西北,旅行写作,年复一年。

开始旅行,总在夏末秋初,西北最美最宜人的季节,干燥凉爽,风轻云淡,行走旷野,最能领略西北的辽阔与舒远。然而如今,西北的夏秋,尤其陕甘宁蒙四省区交壤之区,却已成为我的忌惮之地,因为令人过敏、哮喘的沙蒿花粉,当地无数与我同样的过敏患者痛苦难捱,甚至逃离故土,远走他乡。

植物花粉诱发的过敏,是人类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过敏反应表现为鼻炎、眼鼻瘙痒、哮喘和皮炎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大泡、肺心病等不可逆病变,危及生命。

花粉过敏随植物花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树类花粉多在春季播散,高峰期一般出现在2-4月,草类则多在夏秋季播散,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9月。引起夏秋季花粉过敏的草类,多为豚草、葎草及蒿草,尤其蒿属植物花粉,是中国分布最广、致敏性最强的过敏原。

沙蒿,顾名思义,菊科蒿属植物。

我在西北地区切身经历的夏秋节过敏,逐年加重,显而易见,作为过敏源的蒿属植物必然也在逐年增多。这似乎与常识相悖,因为西北理应是多风沙的、寸草难生的。是的,西北地区的蒿属植物泛滥,最初正是为着治理风沙,始于1950年代的飞机洒播沙蒿。

沙蒿枝条匍匐生长,耐干早、抗风蚀、喜沙埋、生长快,因此成为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1990年代,沙蒿飞播面积陡增。据榆林市林业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存量白沙蒿十多万亩,黑沙蒿四百万亩左右;据鄂尔多斯林业局统计,截至2016年存量白沙蒿面积约十九万亩,黑沙蒿面积约三千八百万亩。

当地选择飞播沙蒿,出发点是好的,但仅着眼防风固沙,却忽略了对于风沙之外的环境评估与影响,忽略了强致敏性的沙蒿花粉对于人的影响。

果不其然,沙蒿花粉无远弗届,过敏患者几何级增长。

距离沙漠千里之遥的西安,同样难逃花粉。

秋风乍起,我正在西安,过敏症状随风而至,先是泪腺奇痒,接着出现类似重感冒的鼻塞、流涕症状,头疼欲裂,即便躲进室内,丝毫无法缓解,喷嚏接连不断。忙不迭吞服常年备身的用以缓解过敏的抗组胺药,一粒不行,超量再服一粒,午夜之后才得安宁。

虽然痛苦不堪,但是能够缓解,仍然说明我侥幸还是沙蒿花粉过敏的轻症患者。隔日,榆林朋友发来拍摄自医院的视频,等候救治的重症过敏患者,塞满医院走廊。据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逾千人样本研究,高达47%的夏秋季花粉过敏患者将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

榆林本地关于沙蒿过敏文章的讨论区,无数患者自述他们的痛不欲生,比如一位网友留言:“我鼻炎演变成哮喘,只要下雨,就一夜喘,真的很难受,平时每天睡六个小时也很知足,鼻炎发作时,每晚打喷嚏起来,如果是晚上三四点,我都得缓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才能睡,早上,更难受,鼻子一直不通,不管什么药,都不行,每次吃饭,我都是吃一口喘一口气。”

针对已成地方病的过敏性鼻炎,当地在2019年成立“榆林市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专班办公室”,最近通告讲:“近期,榆林雷暴天气诱引花粉浓度聚集,过敏性哮喘患者集中暴发。”

榆林市目前过敏性鼻炎患者约占该市居民的12%,人数在30万以上。基数原本庞大,加之近期连日雷暴天气,大量重症患者哮喘病发,自然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雷暴天气会显著加重过敏反应,这是近年来才为医学界所关注到的现象。简而言之,雷暴天气前后的气象变化与当时释放的强电场,均易导致大量花粉颗粒爆裂。每个花粉颗粒能释放至少七百颗有变应原性的淀粉微粒,淀粉微粒较花粉颗粒更小,更易通过鼻腔进入下呼吸道,造成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医学界称为“雷暴哮喘”。相较普通的季节性哮喘,雷暴哮喘往往伴随极端天气群体性发作,症状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因此更易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西北地区的花粉过敏患者,轻症或者强忍,或者如我般依靠抗过敏药苟且求安,直到近一半患者在若干年后沦为重症的哮喘患者。重症或者痛不欲生,度日如年,或者成为“候鸟式迁徙人群”,逃往遥远的东南沿海地区,躲避魔鬼般的沙蒿花粉。

好在,治理沙蒿之害终于进入有关地区管理部门视线。榆林市飞播沙蒿治沙,已经于2015年停止。今年,榆林市林草局开展乔灌木替代沙蒿推广试验,广泛种植樟子松、沙地柏等乔灌木,“沙蒿生物特性喜光,随着樟子松逐渐长大,遮蔽作用将使林下沙蒿无法接受光照,逐步退化减少,从而减少过敏源,有效解除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痛苦。”

(作者系作家、摄影家)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