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肿瘤领域诊疗的不断探索,诸多重要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为患者带来了治疗的新希望。我们将进行“前沿快讯”专题的系列报道,对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的前沿学术研究进行整理,敬请关注。
低风险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是否需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患者能否从中获益?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争议。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公布了前瞻性随机Ⅲ期ESTIMABL2研究的最新结果,具体情况究竟如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研究背景
在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低风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由于缺乏获益证明,术后给予放射性碘(碘-131)治疗存在争议。
研究方法
在这项前瞻性随机Ⅲ期试验中,对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低风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分别在注射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后接受放射性碘(1.1 GBq)消融治疗(放射性碘组),或术后不接受术后放射性碘(无放射性碘组)。
主要研究目的是评估在3年内未发生包括功能、结构和生物学异常的复合终点方面,未接受放射性碘治疗与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对比的非劣效性。
非劣效性被定义为两组之间没有发生事件[包括全身扫描发现需要后续治疗的放射性碘摄取异常病灶(仅在放射性碘组)、颈部超声检查异常结果、或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升高]的患者差异小于5个百分点。
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事件的预后因素和分子特征。
研究结果
在随机分组3年后可进行评估的730例患者中,无放射性碘组无事件发生的患者百分比为95.6%[95%可信区间(CI)为93.0%~97.5%),放射性碘组为95.9%(95%CI为93.3%~97.7%),差异为−0.3个百分点(双侧90%CI为−2.7%~2.2%),该结果符合非劣性标准。
研究中有8例患者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事件,23例患者发生25件生物学异常事件。在甲状腺激素治疗期间,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超过1 ng/ml的患者发生事件的频率更高。在发生或未发生事件的患者中,分子改变相类似。
未报告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研究结论
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低风险甲状腺癌患者中, 在3年时,功能上、结构上和生物学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不使用放射性碘的随访方案不劣于使用放射性碘治疗的消融方案。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佳玲编译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