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医治疗咳嗽,这些辨证要点是关键!

2025-03-04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咳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都可能引发咳嗽,其病因复杂多样。在中医理论中,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准确辩证是合理用药、有效治疗的关键。



     

一、外感咳嗽


(一)风寒咳嗽


  • 辩证要点: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紧。其发病多因人体劳累过度,再加上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所致。


  • 用药选择: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方剂是三拗汤合止嗽散。若选用中成药,通宣理肺丸较为合适,它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有效缓解风寒咳嗽症状。


(二)风热咳嗽


  • 辩证要点: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症状。舌苔薄黄,脉浮数。主要是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侵犯肺脏,肺失清肃引发咳嗽。


  • 用药选择: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疗原则。经典方剂为桑菊饮。常见的中成药有急支糖浆,其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显著;还有双黄连口服液,也能有效疏散风热,减轻咳嗽症状。


(三)风燥咳嗽


  • 辩证要点:又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咳嗽表现为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凉燥咳嗽则是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状。风燥咳嗽多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发病,外感燥邪,损伤肺津所致。


  • 用药选择:温燥常用桑杏汤,以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中成药可选用川贝枇杷露,能润肺化痰止咳。凉燥则用杏苏散,以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也可服用通宣理肺丸来应对,借助其散寒解表的作用缓解凉燥咳嗽。


二、内伤咳嗽


(一)痰湿咳嗽


  • 辨证要点: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伴有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上渍于肺,阻碍肺气所致。


  • 用药选择:治疗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为主,方剂选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常用中成药有橘红痰咳液,能理气化痰、润肺止咳,有效改善痰湿咳嗽症状。


(二)痰热咳嗽


  • 辨证要点: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多因外感热邪,或体内痰湿郁久化热,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而发病。


  • 用药选择:治疗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常用中成药有肺力咳合剂,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功效;蛇胆川贝液也能清热化痰、止咳,可有效缓解痰热咳嗽。


(三)肝火犯肺


  • 辨证要点: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主要是因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导致咳嗽。


  • 用药选择:以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为主,方剂选用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通过清泻肝火、降气化痰来缓解咳嗽症状。


(四)肺阴亏虚


  • 辨证要点: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日渐消瘦,神疲。多因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引起咳嗽。


  • 用药选择:治疗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常用方剂沙参麦冬汤。可选用养阴清肺膏等中成药,以达到滋阴润燥、清肺利咽的效果,缓解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



准确掌握咳嗽的辨证要点,根据不同证型合理选择用药,是中医治疗咳嗽的关键。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辨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转自:基层医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