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微出血是由微梗死转化而来的?

2021-09-15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脑血管病非原创

因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血流导向装置的广泛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多种药物预防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已成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然而,人们担心服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一个重要出血并发症是迟发性脑出血(ICH),尤其是在放置血流导向装置以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脑T2*加权磁共振成像(T2*WI)常可见到新发的脑微出血(CMBs)。CMBs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未来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与延迟ICH有关。尽管之前的研究报告,8.0%~21.9%的患者在神经血管内手术后可检测到新发的CMBs,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CMBs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此外,抗血小板治疗和其他触发因素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CMBs增加的影响尚未被彻底研究。


2021年7月,日本的Eiji Higashi等在Neuroradiology杂志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分析了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前后的MRI,探讨了CMBs的特征,如触发因素、分布和出现时间。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5.7 mm未破裂基底动脉瘤。术后立即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几乎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良好。术后第1天进行DWI成像,显示阳性病变。术后1个月进行T2*加权MRI,显示左枕叶实质内新发脑微出血。


研究者对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技术包括简单弹簧圈、球囊辅助弹簧圈、支架辅助弹簧圈或血流导向放置。为了评估是否存在CMBs的增加,在手术前一天以及在术后第一天、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了头部MRI扫描,包括DWI成像和T2* MRI。


共分析了101个动脉瘤,38个(37.6%)显示新发CMBs。在探讨CMB增加原因的多变量分析中,慢性肾脏疾病、手术前较多数量CMB和手术后第一天较多数量DWI阳性病变是CMB 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在术后1个月内,在被治疗的血管灌注区的皮质和皮质下发现 CMB 增加的比例更多。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血管内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小血管疾病的患者其CMBs有增加的倾向,并且它也与围手术期微梗死后的出血转化有关。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译者:杨中华)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