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谈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难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上) | 肺炎支原体肺炎

2024-03-27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张瑞华


近年来,国内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MP感染较普遍,难治性MPP(refractory MPP,RMPP)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 MPP,MUMPP)发生率明显增高,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重点讨论RMPP和MUMPP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现状和进展。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RMPP病例已越来越多,这与体内强烈的免疫损伤、MP耐药、机体高凝状态、诊断治疗不及时等多种因素有关。RMPP除严重的肺部表现外,还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MPP患儿在使用大环内酯类后仍高热不退,出现肺内外并发症及相应的炎性指标升高时,尽早诊断非常关键。治疗措施包括抗MP治疗,免疫治疗,预防高凝状态以及支气管镜干预等,以减少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这些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01

定义

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 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02

发病机制


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其膜表面富含脂质相关膜蛋白(lipid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s),是MP致病的关键因素。

  • 首先,LAMPs是一种黏附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锚定于细胞膜上,诱导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12等多种细胞因子,并上调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活性,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等发生凋亡,导致组织细胞损伤或坏死。

  • 其次,LAMPs还能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诱发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多系统器官损害。RMPP患儿常表现更强烈的免疫应答,使呼吸道上皮损伤严重,并出现自身免疫性损伤、机体高凝状态甚至血栓形成。

  • RMPP形成还与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黏液栓堵塞致支气管引流不畅、诊断治疗不及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个体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03

临床表现

RMPP主要见于年长儿童和青少年,病情较重,常表现持续发热,高热多见且持续时间长,剧烈咳嗽及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改变进行性加重,容易累及肺外器官,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04

实验室指标

由于RMPP常合并全身炎性反应,表现为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40 mg/L),其升高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外周血WBC升高(>1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增高,体内高凝状态(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等。


免疫紊乱是RMPP的重要发病机制,表现为细胞因子过度产生,如血浆中IL-6、IL-8和TNF-α增多;辅助T淋巴细胞1/辅助T淋巴细胞2细胞功能失衡,CD4 T淋巴细胞降低,CD8 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下降。此外,MP感染后出现B淋巴细胞活化,分泌IgM、IgG、IgA增多等。RMPP常伴明显的全身炎性反应,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明显高于普通MPP,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和早期发现RMPP


混合感染发生率高是RMPP的另一特征。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MPP常合并混合感染,以病毒和细菌最常见。我国一项研究显示,RMPP中超过1/4存在混合感染,以合并单纯细菌感染最常见,前3位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合并单纯病毒感染,以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少数同时合并病毒和细菌感染。

05

治疗

包括抗MP治疗、免疫治疗、预防高凝状态及支气管镜干预等措施。注意:MP因缺少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通常使用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由于MP会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为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创造条件,故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常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对合并病毒或真菌感染者,应联合使用相应药物,但须避免盲目或不必要的抗生素联用。

06

预后

一部分RMPP在急性期后可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及哮喘,也可导致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遗留肺结构或肺损害,需进行长期随访。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版权所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