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精准治疗时代,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的研发和应用已经逐渐从EGFR、ALK等经典突变向继发突变和罕见突变过渡,而MET异常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ET异常包括MET基因第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ex14跳突)、MET基因扩增、MET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激酶区突变)、MET基因融合及MET蛋白过表达等。MET抑制剂针对MET ex14跳突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本报特邀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围绕肺癌脑转移中MET基因异常治疗领域的学术前沿展开精彩访谈,以飨读者。
教授访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胸部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脑部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能否请您分享一下,针对NSCLC脑转移治疗患者需要把握怎样的治疗原则?
范云教授: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高,且预后较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个月。驱动基因阳性是NSCLC脑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GFR、ALK、MET异常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均超过30%。针对NSCLC脑转移患者,以治疗转移病灶、改善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和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为目的,需要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针对脑转移进行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全脑放疗(WBRT)、立体定向放疗(SRT)、内科药物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对于无症状的NSCLC脑转移患者,可先行全身治疗。对于存在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优先推荐靶向药治疗。EGFR基因突变阴性、ALK 融合基因阴性、ROS1 融合基因阴性,或上述驱动基因表达状况未知并伴有脑转移的患者,则推荐行肿瘤综合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脑转移而颅外病灶稳定的 NSCLC 患者,应积极进行局部治疗。如脑转移瘤数目≤3个,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1)手术切除脑转移瘤;(2)SRT;(3)SRT联合WBRT。如脑转移瘤数目>3个,可行WBRT 或 SRT。
MET作为NSCLC精准治疗中的重要靶点,近年来取得多方关注,多项药物获批临床,针对这一靶点您认为进行治疗选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哪些疗效指标以帮助患者实现多重获益?
范云教授:一项针对43例NSCLC脑转移病理样本行DNA和RNA突变谱检测的研究发现:MET ex14跳突在肺癌脑转移中可能更常见(6/37例)。除了先前报道的与靶向治疗相关的突变事件外,以前只在胶质瘤中发现的PTPRZ1-MET(ZM),也在2例肺癌脑转移的患者中出现。另一项研究(n=3035)发现:MET扩增在NSCLC脑转移病灶中也显著提高,占比4.4%。这些发现提示MET ex14跳突、PTPRZ1-MET(ZM)和MET扩增是可能作为脑转移靶向治疗靶点的关键分子事件。
诸多研究报道证明MET异常在脑转移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且发生比例较高。其中MET ex14跳突发生的比例约16%,且高于原发病灶,靶向治疗是NSCLC精准治疗的重要策略。因此,在选择药物上除了要评估整体疗效和安全性之外,无论是否存在基线脑转移,都应该考虑其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和对脑转移灶的疾病控制能力。目前多项MET TKI获批,研究数据体现了很好的疾病控制能力,可以作为MET异常NSCLC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
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伯瑞替尼获批上市,其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显示ORR达到75%,PFS达到14.1个月,显示出惊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您认为该研究结果对NSCLC患者有何重要意义?
范云教授:伯瑞替尼(PLB1001)是高选择性的Ⅰb类MET抑制剂,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优势,其药物结构经过更新迭代,独特的环丙基结构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因此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较高,可有效控制脑转移病灶。其临床研究结果取得了截至目前为止最佳的ORR数据,达75%[1],这其中初治患者和经治患者的ORR分别可达到77.1%和70.6%[1]。基于独特的环丙基结构,伯瑞替尼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其在脑脊液中也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可有效控制脑转移病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长达14.1个月[1],且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安全性方面,伯瑞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整体安全性良好,且绝大多数AE为1-2级,可通过临床管理恢复。
伯瑞替尼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其临床研究包含了4个队列(MET ex14跳突,经治和初治原发MET扩增的患者以及MET抑制剂治疗后患者),同时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其针对胶质母细胞瘤Ⅰ期疗效数据已经在CELL上发表,应对继发MET扩增的联合治疗项目也已经开启。我们期待这样优秀的药物累积临床实践,为更多的NSCLC患者带来曙光!
您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请您分享一下对于MET异常治疗领域未来哪些研究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范云教授:在过去十多年中,随着基因检测和靶向治疗的兴起和发展,NSCLC的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MET异常是NSCLC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之一,也是有效的治疗靶点之一。MET异常形式多样,在不同类型的MET通路异常中,MET ex14跳突的研究进展最为突出,全面改写了此类患者的诊疗格局。MET信号通路异常可作为1~3代EGFR-TKI治疗后的耐药机制,尤其是3代EGFR-TKI治疗后,该耐药机制的发生率更高。因此,EGFR-TKI联合MET抑制剂,双管齐下抑制信号通路,延长耐药时间是临床一直探索的方向。
MET通路异常NSCLC的靶向治疗患者的PFS、OS已经超过传统化疗,成为临床治疗第一选择。未来随着更多MET靶向药物的出现,如何优化MET异常NSCLC患者的诊断,进一步明确检测阈值,以及如何解决MET靶向药物不可避免地耐药问题也是有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Jin-Ji Yang,et al. 2023 ESMO Abstract 1379P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亦位列第一。为了让大家及时知晓肺癌领域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发起并举办了“遇见未来”栏目,由鞍石生物科技支持,特邀国内专家进行前沿热点话题访谈和典型病例报道,相关内容发表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鞍石生物科技
鞍石生物科技是中国创新药企业,旗下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鞍石新药技术有限公司。鞍石生物科技致力于健康服务产业,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药产品作为宗旨。公司药物研发主要涉及肿瘤治疗领域,利用团队在化学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开发旨在克服现有疗法局限性的创新药物(“Best in class”及“First in class”),通过优化靶标选择性和药物过脑性,让患者获得持久获益。
更多阅读请点击“遇见未来”专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