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张栋
张栋,20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张栋师出名门,硕士师从王辰院士,博士师从钟南山院士,后受邀留学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业务精湛,学贯中西,潜心致力于疑难杂症研究,守护重症患者“生死之门”;他不忘初心,从医20余年,传承着红色医院的优良传统,用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视患者如亲人。
“75年峥嵘岁月,我们从筚路蓝缕成长为现如今领航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三甲医院,离不开以何穆老院长为首的前辈们的艰难创院,更离不开一代代‘和平人’的相守传承,我们要牢记历史,把‘何穆精神’发扬下去,才能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张栋工作的精神动力。行医25年,张栋怀揣着老一辈革命家、创业家的情怀,将发扬传承“何穆精神”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的发展建设中。
张栋在发展传承中凝练出了新时期的“何穆精神”,就是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尽己所能,用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排忧解难。在他看来,医生和患者之间从来都是平等的关系,医者理应尽己所能,用爱心和耐心为患者服务,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他对患者全身心地投入也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成为了同事口中的“好榜样”,患者口中的“好医生”。
“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无疑是世间最难的事,但张栋主任每天都战斗在临床一线,随时都在和死神较量。这份职责,重于泰山;这份努力,只因一句‘患者就是我们亲人’的承诺。”这段话出自一位患者家属写给张栋的感谢信中,信中讲述了他爱人在重症监护室经历三次生死考验的过程。“三次病危通知,张主任日夜守护在值班室,密切关注着我爱人的情况,随时组织会诊、商讨治疗方案,他的敬业我全都看在眼里,有张主任在,我放心!”
走进重症医学科,目光所至全是锦旗,这是张栋和他团队的功勋墙。一面锦旗记录一段不同的人生故事,但每面锦旗都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同样的心声——视患者如亲人。
为给患者看好病,努力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医生,白大衣赋予了医者使命感和责任感,但张栋知道,唯有过硬的技术才能真正帮助患者。
大学毕业后的张栋怀着一腔热血走上了医者之路,但随之而来的是他看到了被病痛折磨得几近绝望的患者,也窘于自己面对医学难题时的束手无策,这加坚定了他提高自己医学学识的信念,也成为他坚持不懈的动力。
2002年,张栋考取首都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成为国家呼吸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王辰院士的学生。2007年,张栋前往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成为钟南山院士的学生。随着张栋在学术上的不断精进,加之个人的努力,他逐步在业界崭露头角,并于2015年成为山西省首批“百千万高端领军人才”。2017年,张栋受邀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呼吸危重病医学系留学,在谈及这段留学经历时,张栋这样说道:“出国是为了到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扎根危重症,为患者全力以赴
学成归来的张栋婉拒了一线城市大医院抛来的橄榄枝,回到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我不能辜负医院对我的栽培,更不能辜负百姓对我的期待,这里更需要我!”就这样,张栋深深扎根在这里,带领团队,勇闯医学难关,破解临床难题,一次次救患者于危难之际。久而久之,老百姓都知道,和平医院有一个专治危重疾病的专家,叫张栋。
2020年11月25日凌晨,急诊科收治一名脑外伤患者,患者意识模糊,各项生命指征均不稳定,命悬一线。接到电话后的张栋迅速赶往现场对患者进行评估,“他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全身多处出血,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立即准备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
ECMO是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终极的支持手段,也被称为重症患者的“终极武器”。但ECMO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仍是极具风险的治疗,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多项并发症。随着ECMO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高,这对实施此项操作的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重症医学科引进此设备才刚一个月。
对该患者实施ECMO,风险虽大但尚有治疗可能,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张栋就要全力以赴。他亲自上阵,凭借专业的技术和过硬的医学功底,成功为患者上机,设备运行顺利,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手术室内,所有的医护人员不约而同由衷地为张栋鼓起了掌。这是长治地区第1例使用ECMO治疗的病例。
牢记医院历史,这是本;传承“何穆精神”,这是根。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固牢根本,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做到实处,张栋就是最真实的践诺者。张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党的忠诚,就是最大的党性。”
“厚德济世,精业报国”,这是钟南山院士写给张栋的寄语,但又何尝不是医者的真实写照。
来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供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