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规律治疗且病情改善后,认为仅需按时进行透析治疗即可,无需开展化验检查。透析治疗虽能缓解部分症状,但无法全面解决疾病本身所引发的各类问题,部分问题仍需借助药物干预加以控制,且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定期调整用药方案。
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化验检查,对并发症、合并症进行评估,化验检测指标如下。
主要观察血红蛋白,目标值为110~130g/L。如果不达标,应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检查有无缺铁或失血的情况;如果过高,可能会出现血液黏稠度增加,反而增加危险性,建议每月需检测1次。
肌酐:透析后肌酐比透析前一般会降低60%~70%;如果上升明显,说明透析效果不佳,如果下降明显,说明身体肌肉量减少,营养摄入不足。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的一个指标,正常范围:22~29mmol/L,透析会纠正酸碱不平衡,如果透析前低,那么透析后会有所升高。如果透析前低,透析后未达到正常范围,说明应该调整透析过程中透析液的酸碱度。
肾功能相关指标建议每月检测1次。
血钠:正常范围在135~145mmol/L,透析前的钠基本反映自己饮食摄取的钠的多少,透析后的钠基本反映透析时钠浓度。如果一段时间血压高并且喝水特别多脱水也特别多,就要化验血钠,如果超出正常值上限许多,就要考虑透析的钠是否正常。
血钙和血磷:钙和磷的化验非常重要,钙磷紊乱会引起很多不良后果。高血钙的患者应使用低钙透析液;高血磷患者应采用低磷饮食,并服用磷结合剂。应每月检测1次。
血钾:正常范围在3.5~5.5mol/L,如果过超出正常范围,需要调整食物摄入的种类以及摄入量。血钾过高主要危害是对心肌细胞的抑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同时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肌肉的酸痛、乏力、抽搐等。
电解质指标建议每月检测1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PTH水平应维持在150~300pg/ml。常规口服活性维生素D治疗的患者可3个月化验1次PTH;但是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的患者需要每月化验1次,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了解透析患者身体必要的营养情况,对身体恢复有更好的判断,建议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1~3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总蛋白和白蛋白基本可以表示营养状况,总蛋白的正常范围:60~83g/L;白蛋白的正常范围是:30~50g/L,要联合肌酐、磷、钾、血红蛋白等指标综合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
心血管合并症是威胁透析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应重视透析患者的高血脂、高血糖,积极加以防治,常规1~3个月应检查1次,正在降脂治疗的患者,应每月监测;正在降糖治疗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
CRP可以反映体内的慢性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以及患者的预后相关,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
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应评估铁储备和利用,若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好,血红蛋白达到目标值,不必常规化验,一旦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应及时化验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常规应3个月检查1次。
包括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HIV和梅毒血清学指标。建议透析导入时必检,且3个月内复检;维持性透析患者,每6个月检测1次。
包括心电图、超声、血管彩超等检查项目,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最少每6~12个月检查1次,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心脏功能、血管,预防透析中突发症状。
每次内瘘穿刺前均应检查内瘘皮肤、血管震颤、有无肿块等改变。并定期进行内瘘血管流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
来源:今日肾病整理自《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血液透析那些事儿、陕西省人民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