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限盐、家庭血压监测、管好清晨血压、远程管理…...亚洲专家组提出优化血压管理七项行动

2022-02-24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高血压非原创

近期,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和阜外医院张宇清等组成的HOPE亚洲网络专家组指出,亚洲高血压管理应采取七项行动。

 

专家组成立于2018年6月,其目标旨在改善亚洲人群高血压管理,争取让心血管事件清零。

 

文章指出,在过去30年里,亚洲人血压升高速度更快,但高血压控制率却远低于欧美等国家。

 

此外,绝大多数亚洲国家中,肥胖、久坐、饮酒、高盐、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也较为常见,比如,吸烟率在中国就居高不下。

 

高血压对东亚人群靶器官的影响比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人群更甚。亚洲人群中血压变异性更大,尤其是血压晨峰和夜间高血压的现象更明显。

 

针对当前情形及人群高血压特点,专家组提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的七项措施,包括限盐、提倡家庭血压监测、选择更适宜的降压药、严格的血压控制、对高危患者首要降低晨峰血压,其次是夜间血压、广泛筛查提高知晓率和用远程高血压管理。

 

其中限盐和人群水平的家庭血压监测最为关键。

 

微信图片_20220221150904.jpg


1、限盐

 

高盐饮食以及盐敏感性遗传易感性,都可能驱动了亚洲地区高血压的流行。

 

高盐饮食在亚洲各国均较为流行,比如中国人群每日摄盐量达12~19 g,而世卫组织推荐要<5 g/天。

 

有研究显示,对于高血压患者,钠的摄入>6 g/天,就会增加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等研究证实,在人群中推广低钠盐(也称代用盐),即在普通食盐(氯化钠含量 90%~99%)中混入一定比例、同样具有咸味的氯化钾,有助于减少氯化钠的摄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也会导致盐敏感性增加,而肥胖的流行也是让亚洲乃至全球头疼的问题。

 

2、严格血压控制

 

阜外医院蔡军、张伟丽等进行STEP研究证实,对于60~80岁的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更有益。

 

3、提倡家庭血压监测

 

由于亚洲人群血压变异性较大,隐匿性高血压比在西方人群更为常见。而家庭自测血压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不过如何提高家庭自测血压还需要努力。

 

王继光教授等还牵头制定了《2019年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指出家庭血压监测是改善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降低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尤为重要

 

晨峰血压与左心室质量明显相关,J-HOP研究显示,清晨收缩压≥135 mmHg是脑卒中的较强预测因素。

 

对于有脑卒中或糖尿病病史的高危患者,病理性收缩压阈值更低,约125 mmHg。

 

此外,夜间血压高也是亚洲高血压患者的一大特点,尤其在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危人群中更为常见。

 

夜间血压升高也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腕式夜间家庭血压监测设备对患者睡眠影响不大,已得到验证可用于临床实践。

 

另外,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室温对血压的影响也需要考虑。比如在寒冷冬季晨峰血压多升高,而夏日多夜间血压会升高。

 

5、选择适宜降压药

 

文章指出,对于亚洲人群适宜的降压药包括钙拮抗剂、RAS抑制剂和利尿剂(促排泄钠)。此外,单片复方制剂更有助于促进药物依从性。

 

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ARNI) 和钠-葡萄糖转运蛋白 2 (SGLT2) 抑制剂也有较好效果,但可及性和成本还是主要障碍。

 

6、广泛筛查

 

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全国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 41.0%、34.9%和 11.0%。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相比2012~2015年的中国高血压调查,三率未见提高。

 

文章指出,公共场所高血压筛查与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并举,或有助于改善高血压的知晓率。

 

7、远程血压管理

 

近期,王继光等撰文指出,远程医疗为改善血压控制提供了各种可能,远程医疗或可最终改变高血压管理不尽人意的状况。

 

据悉,在中国,已经在公共场所如机场、商场和办公楼,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血压远程监测系统。

 

现在每天有数百人在各种公共场所使用这个系统,希望在未来几年内部署足够数量的血压计,该系统将大大提高中国高血压的检测和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