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肺栓塞规范化临床诊疗实践项目
病例类型:常规病例
年龄:32岁
性别:男
主诉:胸痛4天,咯血3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4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胸痛,为持续性针刺样疼痛,咳嗽和深呼吸时加重,伴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无胸闷、气促、发热、头昏、濒死感等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左侧胸膜炎?”,予以拉氧头孢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胸痛稍有缓解。3天前,患者出现咯血,约10口/天,伴乏力、盗汗,无尿频、尿急及尿痛等不适,予以白眉蛇毒凝血酶止血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就诊。
临床可能性评估:Wells评分为1分
初始危险分层:非高危
出血风险评估:低危
T 37.4℃,P 69次/分,R 20次/分,Bp 122/76 mmHg,SPO2 95%(FiO2 21%),神志清楚,急性病容,扶送入院,唇不发绀,颈静脉不充盈,双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左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69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8.07×109,Neu 16.57×109,N 91.7%,Pt 552×109。
血气分析:7.45/32/98/23/-1。
血糖:3.17 mmol/L。
血脂常规:TC 7.66 mmol/L,TG 2.99 mmol/L。
肝功能:总蛋白 58.0 g/L,白蛋白 31.8 g/L。
尿常规:潜血3+,尿蛋白 3+。
CRP、PCT、MP-IgM、电解质、CP--IgM、肾功能、凝血功能、ESR、心肌酶学、血浆肌钙蛋白T均正常。
PPD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多次痰找抗酸杆菌阴性。痰培养阴性,输血前检查阴性。
NT-proBNP 576 pg/ml。
血浆D-二聚体1.58 mg/L。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
临床评估Wells评分1分
D-二聚体阳性
肺部CTPA示主肺动脉起源正常,双下肺动脉及其多个分支可见管腔内充盈缺损影,余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及肺内分支显影良好,管壁光整,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内未见充盈缺损。双肺可见多发散在斑片状模糊影及小楔形实变影,双下肺为主,余肺未见异常密度灶及异常强化,双侧气道通畅。纵隔无占位性病变及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膜腔可见少许积液。 提示: 双下肺动脉栓塞,双肺多发实变(双下肺为主),考虑肺栓塞后改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腹部B超:轻度脂肪肝。
超声心动图:AAO:29 mm LA:36 mm LV:DM:39 mm SM:24 mm PA:23 mm RA:29 mm RV:32 mm IVS:11 mm LVPW:11 mm。左房增大,余各房室大小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不厚,运动协调异向;主、肺动脉内径及位置关系正常;各瓣膜成分清晰,启闭自如;心包及心包腔未见明显异常声像。M:二尖瓣前叶曲线呈“双峰”,前后叶运动异向。
CDFI:房室间隔未见过隔血流,各瓣膜口血流测值如下:MV: E峰 0.64 m/s E>A峰,e’0.07 m/s E/e’9;TV:0.38 m/s;PV:1.07 m/s;AV:1.09 m/s。
心功能:EF:68%;FS:38%
右心声学造影:静息状态下右心显影未见微气泡,行valsalva动作右心显影第6个心动周期后左心内探及少量微气泡(10-20个/帧) 。
诊断: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异常1级,收缩功能测值正常。
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 阳性。
四肢CUS检查:右侧腘静脉血流淤滞。
尿沉渣:尿微量白蛋白 27.2 mg/L,尿蛋白18627.0 mg/L,尿N-乙酰-β-半乳酸苷酶 158.88 mmol/L。
全腹部CT增强未见明显异常。
狼疮全套: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1:100),抗nRNP/SM抗体阳性。
免疫全套:IgG 5.64 G/L,IgC3 2.60 G/L,IgC4 1.32 G/L。
CRP 203 mg/L,肿瘤标志物阴性,抗心磷脂抗体阴性,血K轻链1.37G/L,血λ轻链0.917G/L,尿K轻链67.69 mg/L,尿λ链61.17 mg/L,Anti-PLA2R IgG阴性,蛋白C、S正常。
肾穿刺活检病理:光镜描述:送检肾穿刺组织常规做HE、PAS、PASM、Masson染色,主要为肾皮质,可见38个肾小球,其中1个肾小球球性硬化,1个肾小球节段性硬化。其余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毛细血管襻开放,外观显僵硬,基底膜增厚,可见少量钉突样结构,上皮下可见嗜复红蛋白沉积,未见纤维素样坏死,未见白金耳样结构,壁层上皮细胞无增生,未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少数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的脱落,无明显萎缩,肾间质散在炎症细胞浸润,无明显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免疫荧光: 肾小球数4 个石蜡免疫荧光,抗体种类:IgG: +++ IgM: + IgA: 阴性C3: ++ C1q: 阴性;沉积部位: 弥漫、球性、毛细血管襻;沉积方式: 细颗粒状 病理诊断:综合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符合Ⅱ期膜性肾病。
血压:122/76 mmHg,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右心超负荷,心肌酶学、肌钙蛋白T正常,但NT-proBNP阳性。
危险分层为中低危。
初诊内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中低危,膜性肾病,肺部感染。
危险分层:中低危
治疗过程:入院后予以头孢美唑抗感染,氨溴索化痰,止血敏、氨甲环酸止血,地佐辛、强痛定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肺部CTPA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后,停用止血敏、氨甲环酸,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肾穿刺活检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改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肾穿刺活检病理为膜性肾病后,予以强的松及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厄贝沙坦降尿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
其他治疗:无
出院时情况:患者胸痛明显好转,无痰中带血、气促、胸闷不适,间有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体查:T 36.6℃,P 75次/分,R 20次/分,Bp 110/75 mmHg,SPO2 98%,唇不发绀,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5次/分,律齐,双下肢不水肿。复查WBC 9.68×109/L,N 75.5%,Pt 551×109/L,Hb 120 g/L。肾功能正常,血气分析:7.46/32/93/-0.5,D-二聚体 5.04 mg/L,凝血功能正常。尿沉渣:潜血2+,蛋白2+。肝功能:总蛋白44.9 g/L,白蛋白24.0 g/L。
出院用药:利伐沙班抗凝,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蚓激酶胶囊抗凝,泮托拉唑抑酸护胃。
门诊随访:出院后患者一般情况可,无胸痛、胸闷、痰中带血、气促、咳嗽,咳痰等不适。出院后一直服用利伐沙班(开始21天给予负荷量利伐沙班 15 mg Bid,21天后改为20 mg Qd)。1个月后复查胸部CTPA提示双下肺动脉栓塞明显好转。
概括:胸痛、咯血及蛋白尿引发的思考:一个无静脉血栓栓塞症易患因素且Wells评分1分的中青年患者,以胸痛及咯血为首发症状,如何考虑肺血栓栓塞症疾病,和以肺血栓栓塞症为首要及主要临床表现就诊的Ⅱ期膜性肾病是本病例的主要亮点。
治疗依据:制定治疗与预防方案依据的指南或共识: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及预防指南》(2018)和美国ACCP10指南。
诊疗小结:
1、患者为32岁的中青年,胸痛4天,咯血3天,经积极的抗感染、止血、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胸痛及咯血症状无缓解且进行性加重,胸部CT平扫检查未见异常,入院Wells评分1分,临床评估肺血栓栓塞症低度可能,但D-二聚体阳性,故行CTPA确诊检查,CTPA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四肢CUS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超声心动图无右心超负荷,肌钙蛋白T、心肌酶学正常,但NT-proBNP阳性,危险分层为中低危,治疗上停用止血药物,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求因检查发现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Ⅱ期膜性肾病,治疗上予以强的松及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厄贝沙坦降尿蛋白,停用低分子肝素,改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最后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中低危,膜性肾病,肺部感染。
2、患者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存在蛋白尿3+,高脂血症,但血白蛋白仅轻度降低,从而考虑肾病综合征可能,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Ⅱ期膜性肾病,予以强的松及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厄贝沙坦降尿蛋白治疗。
3、入院后复查尿常规提示尿蛋白3+,潜血3+,血白蛋白下降为22.9 mg/L,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需评估出血风险后,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肾病类型。
4、根据国内外指南,于穿刺前12 h停用低分子肝素,穿刺活检后经评估出血风险后开始抗凝时间。
5、根据指南,有明确可逆性危险因素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如危险因素去除,建议停用抗凝治疗,危险因素持续存在的肺血栓栓塞症,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建议继续抗凝治疗。
6、所以,对于膜性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抗凝药物抗凝治疗的疗程,建议抗凝最少3个月,如果膜性肾病仍存在,则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建议继续抗凝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