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又一老戏骨去世,查出癌症到去世不足半年!面对“癌王”,只能举手投降?

2022-02-2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原创

2月17日据媒体报道,我国台湾著名演员巴戈于2月16日因胰腺癌去世,享年67岁。演员巴戈被很多内地观众熟知主要是在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中饰演林品如父亲“林守成”。此外,他还曾参演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终极一班》等电视剧。

微信图片_20220222160417.jpg

演员巴戈


微信图片_20220222160419.jpg

《回家的诱惑》剧照,巴戈饰演林品如的父亲(右一)


巴戈的家人向媒体透露,其实巴戈在去年8、9月份检查出患上了胰腺癌。诊断出癌症以后马上就住院,巴戈也一直在积极地接受治疗,没有想到仅仅半年的时间,巴戈的病情还是急速恶化,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胰腺癌有多可怕?



胰腺癌是最为致命的癌症之一,尽管在所有癌症中仅占3%的比例,但五年生存率还不到10%,故有“癌中之王”之称。


据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胰腺癌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胰腺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9.5万和8.5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第10位和第6位,胰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之比为1:0.89。被确诊后,胰腺癌患者普遍的生存期只有3至6个月。


目前尚未建立完善、规范的胰腺癌早期诊断体系,导致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不足5%,约60%的患者首诊时已转移,约30%的患者首诊时处于局部进展期,是胰腺癌患者整体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此外,胰腺癌的生物学特点还包括:





1、早期症状不典型。如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容易与消化道及肝胆疾病相混淆。


2、恶性程度高,肝脏、淋巴结转移率高。


3、对放化疗不敏感,未治疗的生存时间仅4~6个月,5年生存率<1%。


4、术后复发率高达80%。








早发现为何那么难?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不明。研究显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过量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此外,胰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有家族遗传性疾病者或亲属患肿瘤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这些高危人群应改变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格外注意身体的异常变化,早期识别,积极诊治。


胰腺的解剖位置隐蔽,普通B超对胰腺小肿瘤的检出率低,因此常规体检很难早期发现胰腺癌。此外,胰腺癌早期基本不会引起明显疼痛,只有到了晚期,长大的肿瘤压迫到周围神经引起癌痛才会引起警觉。正因如此,胰腺又被称为最狡猾、最会隐藏和伪装的器官。


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主要依据上腹部增强CT帮助诊断胰腺癌。在CT影像中,2毫米的病灶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那么,胰腺癌是否有早期预警信号呢?请大家牢记以下四点:


  • 中上腹饱胀不适,不要光想着做胃镜或肠镜;

  • 中年以后的血糖升高,不要光想着糖尿病;

  • 腰酸背痛,不要只当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

  • 眼睛黄了,不要只想到肝炎。


出现上述症状和不适,应及时去检查胰腺增强CT。




3项高危因素



胰腺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危险因素包括:


1、吸烟、肥胖、酗酒、三高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


2、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消化道良性疾病手术史等良性疾病病史;


3、家族性胰腺癌、遗传性乳腺癌、遗传性胰腺炎、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家族性非典型多发黑痣、黑色素瘤综合征等疾病家族史。




做好人群筛查



图片


综合各项危险因素,评分≥40分即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议接受进一步的临床检查。根据危险因素评分,可将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分为:低风险人群(40 ~ 70)分、中风险人群(71 ~ 99分)和高风险人群(≥100 分)。




筛查方法一览



  • 1、肿瘤标志物检查 


CEA 是第一个被用于检测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和79%,较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限制了CEA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使用。


CA199 是胰腺癌检测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和82.8%,升高多见于进展期胰腺癌,但对于早期胰腺癌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不高。


CA242 是一种唾液酸化糖类抗原,临床上将其作为消化系统的新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胰腺癌和结直肠癌。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86.8%,可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作为CA199的补充手段。


  • 2、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来源于原发实体肿瘤,播散进入患者循环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可先于原发病灶出现在患者血液循环中,早期胰腺癌患者CTC的检出率为78.2%,而良性胰腺疾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检出率接近0。


图片

  •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是目前临床疾病筛查的常用方法之一,但由于胃肠道内的气体、操作者的技术等诸多因素都可干扰其诊断,因此,难以检出较小的胰腺癌,不建议作为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方法;


胰腺多层螺旋CT(MDCT)为胰腺癌首选的专用成像手段。




手术决定了生存期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胰腺手术被誉为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难度高,风险大,极具挑战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实现长期存活的唯一希望,但由于确诊时大部分已属晚期,因此目前手术切除率低于20%。研究表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肿瘤位置、体积、血管侵犯、周围脏器浸润等来确定,可行开放或微创手术。对于暂时无法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也可以令患者获益。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研发的可喜进展,治疗手段和方案的日益丰富,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参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和获益。总之,胰腺癌并非不可战胜,放弃才是最大的认知误区。


综合整理自健康中国、健康时报、检验医学网

速速分享.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