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些关于喝酒的传言,是真的还是假的?

2018-02-26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

1.jpg

正月十五还没到,一个个春节的宴席也还在继续着。中国人聚会有一个习惯,叫做无酒不成席。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但是因为劝酒文化的存在,往往不得不面临酒精考验。今天我们就讲几个酒桌上常见的传言,看看是真的还是假的。

“酒量不好,多练练就行”

我们在餐桌上最经常听见的长辈教育晚辈的话,就是“小伙子,酒量还不行呐,还要再练,多喝几次就有量了”。事实真是如此么?

其实,人的身体的确会对酒精产生耐受,很多人觉得自己因为经常喝酒,酒量也上来了,造成自我感觉越来越能喝的假象。

殊不知,所谓“耐受”,仅仅是你对酒精反应的耐受,并非对酒精危害的耐受,随着你饮酒量的增加,危害只会进一步增大。另外,酒精耐受过程也就是成瘾的过程,到时候只怕是想喝少点,身体都不答应了!

“喝酒前先吃点东西,能防止喝醉”

久经“酒场”的人往往一上桌就说“我先垫几口,待会再好好喝”。这看似很有防范意识的做法,实则无法避免醉酒的发生

进食和饮水有助于减轻某些酒后不适的症状,但是并不能抵消酒精对机体的伤害。想要防止醉酒,最佳解决方法就是不喝酒或者少喝酒。

“喝点茶(咖啡)能解酒”

不少好心人看到喝得东倒西歪的朋友,都会请服务员来杯茶水。但其实茶水或咖啡仅仅有助于保持觉醒状态,并不能改善判断力和动作的协调性,因此并不能解酒。

此外,抽根烟、冲个凉水或者热水澡、适量运动都不是推荐的解酒方式,反而可能磕磕碰碰,带来一些受伤风险。对于已经喝醉的人来说,唯一有效的解酒途径就是等待,靠身体来慢慢代谢喝下的酒精

“今天喝低度酒,对健康有好处”

“洋酒喝不惯,咱就换白酒,实在不行,喝点红酒吧,红的度数低,还能软化血管”,不少人认为红酒是有益健康。

确实有研究显示,少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但是这种作用表现为“U”型曲线,如果喝的量超过了一定阈值,风险则会大大升高。而且,每个人的阈值不同,生活中很难去精确界定,一不留心就从“有益”变成“有害”了。此外,最新的理论认为,无论何种剂量的饮酒,均会造成对身体的损伤,甚至可能诱发癌症等疾病。

“睡前喝酒有助于睡眠”

看电视剧常见到演员睡前拿着杯红酒或洋酒晃一晃,抿一口,似乎很有生活格调,同时对睡眠也很有帮助,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

喝酒后,体内酒精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镇静作用,确实能使人产生想睡觉的感觉。但酒精也同时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也就是说,喝酒后睡眠的质量很差,睡的时候不“踏实”,睡醒之后很容易头疼,并不能显著地消除疲劳感。

总而言之,如果之前不饮酒,那就继续坚持敬而远之;如果之前有喝酒,那么建议男性每周小于200g酒精,女性每周小于140g。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千万不能贪杯!

作者:Dr. Riddler

来源:兰世亭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