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为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案,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2024年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首次正式印发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南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包括十大亮点内容。
亮点一:关注肥胖症病因学
指南基于近5年的最新研究结果,从遗传、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环境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归纳了肥胖症的发病机制。
亮点二:强调肥胖症流行病学特征及疾病负担
我国成人超重及肥胖率已达50.7%,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65.3%。指南基于中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强调了肥胖症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水平、教育程度方面的显著差异。同时,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且流行病学特征与成年人不同,指南提示需积极开发和实施针对特定人群的干预策略。此外,指南还强调了超重和肥胖症带来的巨大疾病负担。
亮点三:推荐肥胖症分级
指南根据肥胖症国际分级标准、亚洲人群特征及指南专家组的讨论共识,首次提出对BMI≥28kg/m²的肥胖症患者进一步分级(轻度、重度、重度、极重度),并强调肥胖是以体内脂肪蓄积为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疾病特点,应客观、全面地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
亮点四:重视肥胖症的分型、分期
指南纳入了基于病因、基于有无代谢异常和基于病理生理的分型方法,提示未来研究应重视肥胖症分型以识别不同亚型的独特健康风险,进而提高精准医学在肥胖症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亮点五:强调肥胖症相关疾病患病风险和减重获益
指南系统梳理了多器官、多系统肥胖症相关疾病,并基于最新高质量临床研究结果,详述了肥胖症人群上述疾病的显著患病风险及通过有效的体重减轻所能带来的临床获益。
亮点六:规范肥胖症的评估
指南明确了肥胖症的评估应包括病因调查评估、精神心理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体脂含量及内脏脂肪含量测定、肥胖症相关疾病评估等内容,并建议在常规病例文书记录基础上采用结构化病历记录。
亮点七:提出肥胖症治疗原则
指南提出肥胖症的治疗原则应在于减少体内过多蓄积的脂肪,降低相关疾病发生风险,并设定了不同体重级别的减重目标。
亮点八:首次提出肥胖症诊疗路径
指南根据超重和肥胖症分级及是否合并肥胖相关疾病,推荐不同的诊疗路径,涵盖了营养、运动、心理指导及药物治疗、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亮点九:全面梳理肥胖症治疗方法
指南详述了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多种干预及治疗手段,为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亮点十:提出肥胖症多学科协作诊疗新模式
指南强调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以“肥胖症治疗原则”为目标,以“肥胖症诊疗路径”为核心,以“医患共同决策”为理念,以“多学科、多专业”为团队,采用多样性、灵活性的建设形式以及开放、科学的态度。
指南的发布将开启我国肥胖症高质量医学诊疗的新局面,对于提升我国肥胖症诊疗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多学科协作、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健康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