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南照林 保定市人民医院 肿瘤介入科
病例点评:纪柏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二科
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抗肿瘤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阻止肿瘤血管生成,而起到双重抗肿瘤作用,是国际唯一认证对肝细胞癌(HCC)有效的药物。经过国际研究,结果表明索拉非尼是可以显著延长晚期HCC的患者总生存期的系统性治疗药物,开创了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时代。本肝癌病例中,尝试三次TACE联合消融根治肝癌,但AFP持续升高,在联合索拉非尼后,病情得到控制,复查未见肝内肿瘤复发,AFP恢复正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获益至今。
基本情况
程某,男性,63岁。已婚,汉族,保定市莲池区人。身高:176 cm,体重:90 kg,BMI:29.1。2016-04-11就诊于我院。
主诉:腹胀20天,发现肝占位10余天。
现病史:患者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进食后为主,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临床诊断:1.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并腹水 2.肝囊肿3.胃溃疡 A2期4.慢性糜烂性胃炎5.胆囊切除术6.脾切除术,予以保肝、抗病毒、保护胃黏膜、抑酸、抗纤维化、调理肠道菌群、利尿等综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10余天前查腹部CT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肝Ca可能,门诊以“肝占位”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明确有乙肝病史13年,具体治疗不详。既往胆囊及脾切除术后8年。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明确有输血史。
个人史:均无殊。
婚育史:均无殊。
家族史:明确有乙肝家族史,其母亲病故于乙肝。
查体:T 36.4℃、P 78次/分、R19次/分、BP 132/81 mmHg,神志清、精神好,面色晦暗,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可见肝掌,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肺心查体无异常。腹平坦,于中上腹可见人字形手术瘢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肝区轻叩击痛。肝颈静脉反流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MCH 34.5,MONO% 11.8%,EO% 9.3%,EO# 0.51,RDW SD 14.1,GLB 35.7 g/L,TBIL 26.7 μmo/L,iBIL 21.2 μmo/L,HBsAg 101.07 ng/mL,抗-HBe 13.53DRU/mL,抗-HBc 21 DRU/mL
影像学检查:腹部CT平扫+增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肝Ca可能,建议MRI进一步检查。肝内多发结节影,小囊肿可能。肝硬化,少量腹水。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胰头区钙质密度影。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重度)。脾脏切除术后,脾区多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副脾?腹部MR平扫+增强:1.符合肝硬化改变2.脾脏、胆囊切除术后改变3.肝Ⅶ段结节,考虑符合LR-5(2014版LI-RADS)4.肝Ⅱ、Ⅵ段小囊肿。
胸部CT:双肺肺气肿。诊断
1. 原发性肝癌 Ib期,Child-Pugh A级,PS评分0分。
2.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并腹水
3.肝囊肿
4.胃溃疡 A2期
5.慢性糜烂性胃炎
6.胆囊切除术后
7.脾切除术后
治疗过程
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结合MDT讨论结果:决定行TACE联合消融根除肝癌。
第一阶段方案
2016-04-13,2016-04-25,TACE联合经皮肝癌消融术根除肝癌。
术后病理提示:肝细胞癌。
复查:
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腹部CT、MR、甲胎蛋白,术后2年内患者肝癌肝内出现新发病灶2次。期间甲胎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第二阶段方案
2016-12-30,2017-01-05,第二次TACE联合经皮肝癌消融术根除肝癌。
2017-06-20,2017-06-29,第三次TACE联合经皮肝癌消融术根除肝癌。
复查:
三个月复查1次,均未见肝内肿瘤复发。AFP持续升高:
2017-06-14,AFP:3.85 ng/mL
2017-08-16,AFP:798.89 ng/mL
2017-09-07,AFP:5459 ng/mL
2017-10-27,AFP:13569 ng/mL
第三阶段方案
2017-10-29,第4次行TACE(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甲胎蛋白持续升高后)。造影见:腹腔动脉发出脾动脉、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肝动脉无变异,造影后肝实质内未见明显肿瘤染色,随后将导管分别插入肝左右动脉,灌注稀释后的洛铂30 mg、氟尿嘧啶0.5 g,缓慢注入碘化油5 ml,后肝内未见明显碘化油沉积,未见明显肿瘤染色显影。
术后加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400 mg,口服,bid。
复查:
腹部CT或MR未见肿瘤复发。
2017-12-26,AFP:508.7 ng/mL
2018-04-27,AFP:199.2 ng/mL
2018-08-01,AFP:20.7 ng/mL
第四阶段方案
2018-05-29,第5次行TACE, 同第4次肝内未见明显肿瘤染色。
继续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 400 mg,口服,bid。
复查:
口服索拉非尼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出现双手掌及足底部发红、疼痛、肿胀等手足反应,可耐受。脸面部时有小水疱,可自愈。足部皮肤较前增厚似起茧。继续维持原剂量。
患者病情稳定。
第五阶段方案
2018-11-30,患者因左眼肿痛、双手疼痛3天再次入院。
头颅CT示:左眼前软组织肿胀、左侧泪腺增大,考虑感染性病变。
眼科意见:考虑左眼眶蜂窝组织炎,建议应用抗生素。
原因:考虑应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
治疗:予脓液引流,抗生素抗感染。
调整剂量:索拉非尼,200 mg,口服,bid。
调整剂量后:患者双手疼痛明显减轻,颜面部水疱减少,眼眶部蜂窝组织炎未再复发。
随访:
未见肝内肿瘤复发,AFP正常。
2019-11-15,腹部CT平扫+增强:肝癌介入、消融术后表现,对比老片较前无明显变化。肝内多发结节影,小囊肿可能。肝硬化,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扩张。胰头区钙化影。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重度)。脾脏切除术后,脾区多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副脾?
小结
采用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能手术根除的中晚期肝癌及根除术后易复发患者,能明显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效果满意。为中晚期HC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并未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对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CKD患者,RASI可与利尿剂联合用药。本病例为一名中老年男性患者,肝癌入院。根据影像学评估为Ib期,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选择了TACE联合消融的治疗方案,第一和第二阶段共进行了三次TACE联合消融治疗,效果良好,影像学复查无新发肿瘤病灶,但是第三次TACE联合消融前后4个月期间,复查4次AFP呈快速上升,从3.85ng/mL升到13569ng/mL.因此在第三阶段行第四次TACE治疗同时,联合使用了靶向药物索拉非尼。2个月和半年后AFP分别下降至508.9ng/mL和199.2ng/mL。一个月后进行了第四阶段治疗即第5次TACE联合索拉非尼,3个月后AFP恢复至正常。但是半年后因为左眼眶蜂窝组织炎,考虑应用索拉非尼不良反应。给予脓液引流,抗生素抗感染,同时调整索拉非尼剂量后患者双手疼痛明显减轻,颜面部水疱减少,眼眶部蜂窝组织炎未再复发。至2019年11月随访复查未见肿瘤复发,AFP正常,自第一次治疗患者总生存时间已达到43个月。患者明显从TACE联合消融及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
该病例带给我们如下几点启发:
患者为Ib期原发性肝癌,选择TACE联合消融,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考虑到肿瘤为多发,之后为了预防肿瘤复发,又进行了两次TACE联合消融。有效的控制了肿瘤的进展复发。
虽然未见影像学新发病灶,但第3次TACE联合消融前后出现了AFP升高,虽然目前指南对此情况并无使用靶向药物的提示,但该治疗团队在第4次TACE治疗时及时给予联合使用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用药后2个月AFP从13569ng/mL下降至508.9ng/mL,之后半年左右AFP完全恢复到正常,起到了很好的控制肿瘤形成和病情发展的作用。治疗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该患者在口服索拉非尼半年左右出现了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均可自愈,故维持原剂量,但是用药1年后出现了左眼眶蜂窝组织炎,行脓液引流加抗生素治疗后自愈,并调整剂量为200 mg,bid。继续口服一年期间患者耐受良好,双手疼痛明显减轻,颜面部水疱减少,眼眶部蜂窝组织炎未再复发。因此对于高危复发风险或者中晚期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必要时给予调整剂量,不良反应可防可控。
该患者系HBV感染,病例中未提及是否全程规律抗病毒治疗。根据诊疗规范,HBV或HCV感染背景的肝癌患者必须全程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本篇内容由纪柏专家审校及点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