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孩子喜怒无常、成绩不好,也许是吃错了东西……

2020-08-0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精神疾病消化

在12岁之前,卡洛琳一直是一位健康的小女孩。

她顺产出生,整个童年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

只不过,她的母亲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但除此之外,卡洛琳就是一个快乐而开朗的小姑娘。


微信图片_20200804151129.jpg



一、突如其来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了卡洛琳的宁静生活。

在2012年5月,她发了一场高烧。

在高烧之后,她的性情剧变。

她变得非常易怒,一点点小事情就会惹她生气。

与此同时,她开始头痛,开始注意力不集中;

并且,开始每天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月后,卡洛琳的情况变得更糟糕了。

头痛,变成了剧烈的头痛。


在白天,她有时会无缘无故地开始哭喊;

到了晚上,她经常会感到难以入睡。

在学校里,她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看到孩子的这种情况,卡洛琳的母亲很是担心。

在这时,她注意到,女儿出现了严重的口臭——之前从未有过的口臭。


鉴于孩子存在严重的精神状况,母亲将卡洛琳带到了当地的精神病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诊断卡洛琳为“转换性躯体障碍”(Conversion Somatic Disorder)。


所谓转换性躯体障碍,是指一类由重大精神因素而造成的身体上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影响到了正常的身体机能。

而在这里,医生认为卡洛琳“想太多了”,从而造成了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绪不定的状况。


于是,医生就给卡洛琳开了一些抗焦虑用的“溴西泮片”……


2012年6月,在期末考试期间,卡洛琳的症状再次加重。

她开始出现幻觉。

她常常会听见自己的姐姐和她的男朋友在争吵——即便屋子里并没有其他人。

她时常会看见电视里的角色来到了现实之中——而且这些人会尾随她,并恐吓她。

很多时候,她已经无法区分幻觉与现实了。


而在同一时期,她的体重出现了减轻,并且伴随着腹胀和严重的便秘……


于是,卡洛琳被再一次带到了医院。

这一次,医生给卡洛琳做了更细致的检查。


常规的体格检查、神经检查和血清检测都完全正常。

而为了进一步地排除器质性的神经病变,医生还给卡洛琳做了更多的检测,包括:

  • 类风湿因子检测 

  • 链球菌抗体检测

  • 自身免疫病相关检测(包括抗核、抗双链DNA、抗中性白细胞、抗酵母菌、抗磷脂、抗线粒体、抗SSA/Ro、抗SSB/La、抗转谷氨酰胺酶tTG、抗肌内膜EMA、和抗脱酰胺基麦醇溶蛋白抗体DGP——其中最后三种是乳糜泻相关抗体)

  • 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测

  • 代谢性疾病相关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指标都处于正常范围。

医生又进一步地给卡洛琳做了脑CT和脑电图,结果也未发现过多的异常。


唯一发现的异常就是甲状腺相关抗体存在偏高: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3IU/mL(标准是0-40IU/mL)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10IU/mL(标准是0-40IU/mL)


鉴于卡洛琳存在自身免疫抗体且伴随有精神症状,医生怀疑她中存在自身免疫性脑炎。

根据这个判断,医生给卡洛琳开了类固醇的激素药物,来抑制免疫系统……


在服药后,卡洛琳的症状得到了部分的改善。

然而,许多情况仍然存在于她的身上。

她的性情冷漠,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与人社交,并且忽视自我。

卡洛琳的妈妈说:“她并没有变回那个‘正常的女孩’。”


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之间,卡洛琳又多次发病。

每一次发病都进行了住院的治疗。

但每一次的住院都并没有带来明确的诊断,也更没有任何明显的改善……


微信图片_20200804151142.jpg



当孩子处于这种境遇,卡洛琳的母亲无疑是痛苦的。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卡洛琳自己又有着怎样的承受。

不过,她“并不孤单”。

另一些孩子,正经历着和她类似的状况。

而一位叫克里斯的男孩就是其中之一。


二、克里斯的故事


在克里斯8岁的时候,他就时常会出现幻听和幻视。

不过在那时,克里斯的行为举止和正常孩子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到了15岁时,似乎就是在突然之间,他陷入到了极度的抑郁之中。

他几乎不再与他人交流,完全就是自言自语。

与此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之后,他被送往了医院。

他的脑核磁共振和脑电图都完全正常。

而根据症状,他被诊断为了“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

于是,医生给他开了抗青少年抑郁的“依他普仑”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阿立哌唑”……


然而,这两种药物对他一点效果都没有。

几个星期后,克里斯因为同样的症状第二次入院。

第二次入院,获得的是同样的诊断。

几个月后,第三次入院

——同样的诊断,同样的治疗无效……


微信图片_20200804151145.jpg



一年后,克里斯开始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幻听。

这种幻听让他有了“杀害”的念头。

在幻听的引导下,他开始自残,开始划伤自己的皮肤。

因为这种状况,他再一次地被带到了医院;

这一次,他被诊断为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在这一次住院期间,医生给克里斯做了更多的检测。

在血清检测中发现,克里斯存在抗核的自身免疫抗体——尽管克里斯不存在特定的自身免疫病的症状。

医生还给克里斯做了过敏原检测。结果基本正常——除了存在针对小麦麸质蛋白的IgE抗体。


克里斯的母亲是一位注册营养师;在她母亲的建议下,克里斯排除了膳食中的麸质,也就是各种面食。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仅仅只是排除了饮食中的麸质,克里斯的幻听状况很快就获得了显著的缓解。


在9周后,克里斯就出院了。

后续的粪便检测表明,他的粪便中存在抗小麦麸质的IgA抗体,这意味着他很有可能的确存在麸质敏感。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克里斯一直保持着无麸质饮食;他也慢慢停掉了抗精神病的药物。

并且,他的精神疾病的症状也不再出现。


在16岁时,克里斯回到了学校。

他的学习成绩也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开始融入到集体中,还参加了好几个学校的运动队。


三、同样的意外


在卡洛琳那边,情况也出现了转机。

2013年11月,卡洛琳出现了严重的消化问题,并伴随着体重的减轻。

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营养师建议卡洛琳尝试一下无麸质饮食,看能不能缓解肠道症状。


但谁也没有想到,在排除各种面食的仅仅1周后,卡洛琳的消化症状就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更重要的是,她精神症状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于是,在之后的4个月里,卡洛琳就一直保持着无麸质饮食。


尽管卡洛琳力求饮食的严格,但她有时候仍然会不小心地吃到麸质。

每一次误食之后,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她的头痛和幻觉又会开始复发。

这些症状通常需要2-3天才会完全消退。


随后,在2014年的4月,她被送到了麻省儿童医院来进行进一步地检查。


四、确诊


此前的检测已证明卡洛琳不存在乳糜泻(EMA和tTG抗体均为阴性)。

而小麦过敏也得到过排除(不存在针对小麦的IgE抗体,皮肤点刺和皮肤斑片试验也都为阴性)

于是,医院对她进行了双盲测试,看是否存在“非乳糜泻的麸质敏感”。


医院制备了两种胶囊,一种含有4g的小麦粉,另一种含有4g的大米粉。

医生让卡洛琳在不同的15天分别服用小麦胶囊和大米胶囊。

在两个15天之间设置有7天的间隔期,用于洗脱可能产生的症状。


结果发现,在服用大米胶囊的期间,小女孩相安无事。

但在服用小麦胶囊的第二天,卡洛琳就出现了各种症状

——包括头痛、口臭、腹痛、情绪失调、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

与此同时,她还经历了三次严重的幻觉。


在双盲测试过后,医生再次对卡洛琳进行了乳糜泻、食物过敏和十二指肠活检的检测,而结果均为正常。

不过医生还是在卡洛琳的血清中查到了针对麸质蛋白的IgG抗体,并发现她的粪便钙卫蛋白有些偏高。

最终,小女孩被确诊为了“非乳糜泻的麸质敏感”。


此后,小女孩继续着无麸质饮食。

在一个月后,她身体中“针对麸质的IgG抗体”和“粪便钙卫蛋白”都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在之后的9个月里,她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复发。

卡洛琳的妈妈说,她终于变回了一个正常的小女孩。


微信图片_20200804151149.jpg


四、麸质精神病


卡洛琳的案例于2015年发表在《营养》(Nutrients)杂志上,克里斯的案例于同年发布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这两个案例,都表明着一个新的存在——那就是“麸质精神病”。


精神疾病的成因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而且很多都被认为是退行性疾病。

这也就意味着许多患者的情况只会越来越恶化。


不过,一部分精神疾病和一些自身免疫病有着高度的关联。

比如,乳糜泻就能诱发精神疾病。在此前,就有过因乳糜泻而导致的继发性妄想症的案例。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病人不存在乳糜泻,面食中的麸质仍然有可能会诱发精神疾病。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过麸质诱发成人精神分裂症的案例。

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这种情况同样会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生。


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麸质和精神疾病之间可能有关联,但其中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而在目前,有两种理论用于解释这种现象。

一种是肠漏理论,而另一种是自身免疫理论。


肠漏理论认为,患者的小肠通透性存在增加的情况(也即所谓的肠漏症)。

与此同时,他们的肠道只能部分消化麸质,从而产生了许多类鸦片的麸质片段。

这些类鸦片的麸质片段就会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造成“内源性阿片系统”的紊乱,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精神症状。

在卡洛琳的案例中,粪便钙卫蛋白的升高可能就是“肠漏”的一个标志。


而自身免疫理论则认为,是自身抗体在起作用。


此前的研究表明,在一部分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存在针对tTG6的自身免疫抗体。(类似于乳糜泻患者的tTG2的自身抗体)

tTG6是主要在大脑中表达的一种转谷氨酰胺酶。

针对tTG6的自身抗体可能就会造成大脑炎症,从而引起精神症状。

而麸质蛋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抗原呈递细胞而诱发这种自身免疫。


而今,精神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致残因素之一。

在以往,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有时就是终身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

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膳食中的麸质也会在精神疾病中起作用。


当有了这个认知,一部分受影响人群的生活将可能得到彻底的改变

——就像卡洛琳和克里斯那样。


参考文献:

Elena, L., Salvatore, L., Chiara, F., Margherita, M., Martino, R., & Carlo, C. (2015). Gluten psychosis: confirmation of a new clinical entity. Nutrients, 7(7), 5532.

Eaton, W. W., Chen, L. Y., Jr, D. F., Kelly, D. L., & Cascella, N. (2015). Improvement in psychotic symptoms after a gluten-free diet in a boy with complex autoimmune ill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2(3), 219-221.


来源:木森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