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肺癌ALK靶点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

2025-03-19作者:论坛报李一婷资讯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重要分子亚型,其发生率约为3%-5%,多见于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腺癌患者。ALK融合基因通过编码融合蛋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驱动肿瘤发生发展。自2007年首次发现ALK融合以来,针对该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已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系统阐述ALK融合肺癌的检测方法、治疗进展及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ALK融合基因的检测与临床特征


1.1 检测方法
目前ALK融合检测的金标准为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其通过检测ALK基因断裂重排进行诊断。然而,FISH操作复杂且对样本质量要求较高。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基于DNA/RNA的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逐渐成为常用方法。

 FISH检测:采用双色分离探针标记ALK基因断裂点(如Vysis LSI ALK Dual Color探针),当断裂信号分离距离超过2个信号直径或形成独立信号时判定为阳性。需严格遵循评分系统(如每个细胞核内分离信号≥15%或融合信号≥25%)。

IHC检测:Ventana ALK (D5F3)抗体试剂盒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伴随诊断试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5%。染色强度分为0-3分,2-3分判定为阳性。需注意假阳性(如黏液分泌或坏死组织)和假阴性(如融合变体影响抗原表位)。

NGS检测: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变异,适用于多靶点分析。DNA-based NGS通过捕获ALK内含子区域检测断裂点,RNA-based NGS直接检测融合转录本,后者对EML4-ALK等复杂变异的检测更具优势。临床需根据检测目的选择相应平台。

1.2 临床特征

ALK融合患者具有以下特征:

流行病学:中位发病年龄50岁左右,女性多见(约55%),与EGFR突变人群存在部分重叠(约10%-15%患者同时携带EGFR敏感突变)。

病理类型:常见于腺癌(>90%),实体亚型或印戒细胞癌形态学表现更具提示性。

转移模式:易早期出现脑转移(发生率约30%-40%)和胸膜转移,可能与ALK融合蛋白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相关。

预后特征:未经靶向治疗的中位生存期约8-12个月,ALK抑制剂使用后显著延长至4-5年。


ALK抑制剂的治疗进展


2.1 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Crizotinib)
克唑替尼是首个获批的ALK抑制剂,PROFILE 1014研究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达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9个月。然而,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患者疗效有限,需联合放疗或鞘内注射。

药代动力学:口服生物利用度约43%,半衰期约42小时,需每日两次给药。

耐药机制:约30%患者出现ALK激酶区突变(如L1196M),约20%发生ALK扩增,其余为旁路激活或组织学转化。

2.2 二代ALK抑制剂
针对克唑替尼耐药机制(如ALK激酶区突变、旁路激活等),二代抑制剂通过结构优化增强抑制活性:

色瑞替尼(Ceritinib):ASCEND-4研究证实,对未经克唑替尼治疗患者,ORR达72.5%,PFS达16.6个月。对L1196M和G1269A突变有效,但胃肠道毒性显著。

艾乐替尼(Alectinib):ALEX研究头对头比较显示,艾乐替尼组PFS显著优于克唑替尼(34.8个月 vs 10.9个月),且CNS转移控制率更高(CNS ORR 81% vs 50%)。对G1202R突变天然耐药。

布格替尼(Brigatinib):ALTA-1L研究中,初治患者PFS达24个月,对ALK G1202R突变有效。需注意早期间质性肺病风险(发生率约3%-4%)。

2.3 三代ALK抑制剂:劳拉替尼(Lorlatinib)
劳拉替尼可穿透血脑屏障,对二代抑制剂耐药的多重突变(如G1202R、L1198F等)有效。CROWN研究证实,劳拉替尼一线治疗PFS达34.8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63%。

作用机制:靶向ALK和ROS1,对ALK耐药突变(包括复合突变如G1202R+L1198F)具有广谱抑制活性。

毒性管理:常见高脂血症(约66%)和神经认知障碍(约31%),需定期监测血脂并考虑剂量调整。


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3.1 耐药机制分类

ALK依赖性耐药

激酶区突变:G1202R(占耐药病例约30%)、F1174L/V、L1198F等;ALK扩增(拷贝数增加导致药物浓度不足)。;融合基因变异:如EML4-ALK变体3/5对二代抑制剂敏感性降低。

ALK非依赖性耐药

旁路激活:EGFR、KRAS、KIT、MET等基因突变或扩增;组织学转化:腺癌向小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转化(发生率约3%-10%);表型改变:上皮间质转化(EMT)导致药物渗透性下降。

3.2 耐药管理策略

序贯治疗:克唑替尼耐药后优先选择二代抑制剂(根据突变类型选择色瑞替尼或艾乐替尼)。二代抑制剂耐药后选择劳拉替尼。劳拉替尼耐药后可尝试临床试验(如四代抑制剂TPX-0131)。联合治疗:劳拉替尼+含铂化疗:在劳拉替尼耐药患者中显示协同效应。ALK抑制剂+免疫治疗:CheckMate 370研究中,含铂化疗联合尼沃利尤单抗在ALK阳性患者中显示初步疗效(ORR 33%)。ALK抑制剂+MET抑制剂:针对MET扩增的耐药机制。局部治疗:对寡转移病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或手术切除。CNS转移可考虑鞘内注射甲氨蝶呤或全脑放疗。


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4.1 新型ALK抑制剂开发

四代ALK抑制剂:TPX-0131:可克服劳拉替尼耐药突变(如C1156Y),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NVL-520:靶向ALK和ROS1,对G1202R和L1198F突变有效。

双抗药物:Amivantamab(EGFR/MET双抗):针对旁路激活耐药机制,在CHRYSALIS研究中显示对ALK阳性患者有效(ORR 39%)。ALK/ROS1双抗:如LY3463715,正在临床试验中。

4.2 液体活检与动态监测

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可实时监测耐药突变,指导治疗调整。BLOOD-FIRST研究探索了基于ctDNA的劳拉替尼用药策略,显示与组织检测高度一致(一致性达92%)。外泌体检测:作为ctDNA的补充,可检测蛋白质水平耐药标记物(如ALK突变蛋白)。

4.3 联合免疫治疗的潜力

ALK抑制剂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疗效。研究提示ALK抑制剂可上调PD-L1表达并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临床试验:劳拉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NCT03993610)、艾乐替尼联合阿特珠单抗(NCT03608631)等正在进行中。

4.4 克服CNS耐药

新药开发:如瑞博替尼(Ripretinib),对CNS转移灶具有穿透性,正在临床试验中。给药方式优化:脉冲式给药、鞘内注射等提高药物在CNS的浓度。



结论

ALK融合肺癌的治疗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从克唑替尼到劳拉替尼的迭代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耐药机制、优化治疗顺序,并开发新型靶向药物。临床实践中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结合分子检测与动态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随着液体活检和免疫治疗的发展,ALK阳性肺癌将向慢性化管理迈进。

审校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于佳怡教授


参考文献

1. Solomon BJ, et al. N Engl J Med. 2014;371(23):2167-77.

2. Camidge DR,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4(9):841-50.

3. Shaw AT,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8(22):2078-92.

4. Soria JC,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9(17):1628-39.

5.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3.2024: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6. Lin JJ, et al. J Clin Oncol. 2020;38(34):4103-13.

7. Gainor JF, et al. Cancer Discov. 2021;11(1):114-29.

8. Gettinger SN, et al. JAMA Oncol. 2022;8(5):709-17.

9. FDA approves lorlatinib for ALK-positive metastatic NSCLC. FDA News Release, 2018.

10. Wu YL, et al. Lancet Oncol. 2022;23(1):15-25.

11. Drilon A, et al. Cancer Discov. 2020;10(4):506-19.

12. Sabari JK, et al. Lancet Oncol. 2020;21(1):124-34.

13. Le X,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21;27(14):3884-92.

14. Skoulidis F, et al. J Clin Oncol. 2022;40(12):1283-93.

15. Oxnard GR, et al. JAMA Oncol. 2021;7(11):1695-702.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