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您是否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是,进入观看
否,退出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人血白蛋白不仅能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而且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肝硬化腹水患者,特别是伴有顽固性腹水、SBP或肝肾综合征时,补充人血白蛋白对于提高利尿药物和抗菌药物的效果及改善肾功能,均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输注白蛋白能否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预后尚有争议。
2018年Lancet发表了一项来自意大利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NSWER Study) ,431例合并单纯性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标准内科治疗(SMT)组或标准内科治疗加白蛋白(SMT+ HA)治疗(40 g 每周2次,两周后40 g每周1次)组;治疗18个月时,与SMT组相比,SMT+HA组死亡风险降低38%;SBP、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2019年Di Pascoli等发表的一项针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长期应用白蛋白治疗(白蛋白20 g,每周2次输注) 的小型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也支持上述结论。2021年Caraceni等发表的针对ANSWER Study病例的后续分析显示,长期输注白蛋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且将血清白蛋白提高到40 g/L者的获益最大,即使不能达到该水平的患者亦能获益。
但2021年英国学者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ATTIRRE Study),对白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长期应用价值提出了挑战。该研究共纳入77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且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0 g/L的患者,随机分为设定白蛋白水平目标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目标³30 g/L)和标准治疗组,结果显示前者白蛋白的输入量高于后者(校正后平均差异为143 g),但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开始治疗后3~15 d之间的感染、肾功能障碍及死亡)无显著差异(29.7%对30.2%);且28 d、3个月及6个月病死率亦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且设定白蛋白水平目标组发生了87例严重不良事件,而在标准治疗组仅为72例。因此认为,通过输注人血白蛋白将血浆白蛋白水平提高到30 g/L以上并无长期预后获益。另外,2018年西班牙学者发表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MATCH Study)也显示,在等待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中,口服米多君(15~30 mg/d)联合输注白蛋白(每15天40 g)治疗1年,并未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2021年Sandi报道一项荟萃分析,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716例患者,结果显示,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减少腹水的复发率及腹腔穿刺次数,但对于顽固性腹水、SBP、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及总体病死率率并无明显改善。
以上关于白蛋白长期治疗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可能与所纳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有关。
ANSWER试验及Caraceni P的研究,纳入的均为肝硬化合并单纯性腹水的患者;
而ATTIRE研究和MATCH研究所纳入的患者病情更重,均为MELD评分在14~18分以上者。
总体来说,白蛋白输入对于治疗顽固性腹水、SBP及肝肾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对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单纯长期大量白蛋白输注可能不会改善其生存期等临床预后。
内容节选自《关于肝硬化并发症诊治的共识与争议》
猜你想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