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时国朝教授:共探 WHO 戒烟指南,开启控烟新征程|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

2025-07-1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海纳百川,气贯长虹。2025年6月27-29日,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主办的第九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以“数智引领,呼吸与共”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把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赋能呼吸学科,普及规范化诊治标准,探索新型前沿技术,培养青年优秀人才,解决难点和痛点问题,促进呼吸学科发展。本次会议会聚了国内外众多呼吸病学的顶尖专家和学者,期待通过此次盛会,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实践,为呼吸病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大会期间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呼吸有幸采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时国朝教授。



全球控烟进程的历史性跨越

WHO首部成人戒烟指南发布



当前,全球吸烟问题形势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公布的数据,全球约有13亿烟草使用者。以中国为例,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1 年报告,中国仍有超过 3 亿吸烟者和 7.4 亿二手烟暴露人群,包括 1.8 亿未成年人,形势不容乐观。吸烟不仅直接导致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其产生的二手烟暴露更成为威胁全人群健康的"隐形杀手",由此引发的疾病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后,各国通过限制烟草生产、规范销售行为、管控广告宣传及提高烟草税等措施,在遏制烟草流行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仅从控制新吸烟者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已经吸烟的人群,如何帮助他们戒烟成为关键问题。

2024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部《成人戒烟临床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全球控烟战略迈入新阶段。时国朝教授指出,这部指南的里程碑意义在于填补了发展中国家临床戒烟指导的空白。虽然中国在2015发布了《中国临床戒烟指南》,但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并未发布自己的戒烟指南,而这一指南的出台,无论是已有戒烟指南的国家进行融合,还是尚无指南的国家直接采用,都将极大地促进全球禁烟水平的提高。

《指南》的推行具有双重战略价值:对个体而言,科学戒烟可显著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升生命质量;对公共卫生体系而言,其推广将有效减轻烟草相关疾病造成的医疗负担。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该《指南》通过构建全球统一的技术框架,推动各国在戒烟服务可及性、药物可负担性及医务人员培训等关键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当前,全球控烟已从"预防新发"转向"全面干预"的新纪元。这部《指南》的出台,不仅为终结烟草流行提供了临床实践指南,更彰显了国际社会通过科学手段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决心。


WHO《指南》核心策略

简短干预的流程与流程价值



《指南》建议第一条是在临床和社区环境中提供行为支持:建议采用行为干预措施,包括在医疗机构中常规地提供简短戒烟咨询(30秒到3分钟),以及为有戒烟意愿的烟草使用者提供更强化的行为支持(个体、团体或电话咨询)。WHO将"简短干预"列为临床戒烟的首要策略,其本质是通过标准化流程在极短时间内实现高效行为干预。时国朝教授指出,该策略的突破性在于构建了"零门槛"的推广模式——仅需30秒至3分钟的医患沟通即可完成。

简短干预的标准流程或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01
询问吸烟情况



当患者进入医疗机构时,医务人员首先要询问患者是否吸烟,这是开展戒烟干预的基础。若患者吸烟,则需进一步了解吸烟的具体情况,如吸烟频率、吸烟量等,以便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02
告知吸烟危害


医务人员需运用自己的临床知识和经验,结合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向患者阐述吸烟对其身体造成的危害。例如,若患者有肺部疾病相关症状,可着重说明吸烟与肺气肿、肺癌等疾病的关联,让患者直观地认识到吸烟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



03
强调戒烟益处


在指出吸烟危害的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戒烟所带来的诸多益处,如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以增强患者戒烟的意愿和动力。



04
介绍戒烟措施


向患者介绍目前可利用的戒烟措施,包括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告知患者医疗机构内可提供的戒烟服务,如戒烟门诊的位置、出诊时间等信息,引导患者寻求专业的戒烟帮助。







即使是非呼吸科的医生,如心脏科、外科等专科医生以及基层医生,也能通过简短干预,在日常诊疗中为吸烟患者提供及时的戒烟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吸烟的危害,提高戒烟率,从而对患者的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同时,简短干预耗时较短,医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大量吸烟患者提供初步的戒烟建议,不会对正常的诊疗流程造成过多影响,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益比。



《指南》落实的机遇与挑战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指南》的实施有望对全球和我国的控烟目标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该《指南》特别强调了所有医疗机构在其医疗记录(包括电子健康档案)中纳入烟草使用状况和戒烟干预措施的使用情况。这将使戒烟干预成为医疗服务的常规部分,把烟草依赖当作疾病来对待,在病史、诊断和治疗措施中都予以体现,从而更加规范和系统地开展戒烟工作。

同时,《指南》提出的建议为我国落实该指南带来了机遇。例如,为全部有戒烟意愿的烟草使用者提供免费或至少减免部分费用的循证戒烟干预。若能实施这项措施,将有效降低患者因经济负担而放弃戒烟的情况,提高患者的戒烟水平,进而减轻医疗负担,促使医疗机构更积极地参与到戒烟服务中来。

然而,在落实《指南》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要改变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观念与工作流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记录吸烟状况和提供戒烟干预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日常诊疗工作中,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培训。另一方面,减免戒烟服务费用、纳入医保以及设立免费热线等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压力。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对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对戒烟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以确保指南的有效落实。



感谢时国朝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