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医师、药师、商业保险多管齐下,助力我国慢病防控

2018-02-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合理用药慢病防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意在部署做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提升慢病规范管理率与达标率、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作为核心目标。

2月3日,由《健康报》社主办,北京医师协会、北京药师协会协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益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慢病防治与保险保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共同探索适合中国的慢病防控路径。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人社部、北京卫生计生委等机构领导出席会议并分别做了重要讲话。

“精准用药模式”管理慢病显成效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但治疗药物品种繁多,而且需长期服用,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会经历“试药”的过程——试品种、试剂量、试给药频次、试服药时间,直至达标。而这种“试药”的模式,无疑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还可能造成难以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

2015年,北京朝阳医院在全国首创了“精准用药门诊”。药师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骨质疏松等多种慢病的患者,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两年多来,在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就诊的患者,90%都是合并多种疾病的慢病人群。随机抽样调查显示,490 名门诊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达到81%(全国平均值为5.7%),LDL-C达标率为63%(全国平均值为25.8%),不适当用药干预成功率达93%以上,平均为患者每月节省药费367.27元。

目前,朝阳医院的精准用药专家门诊,在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慢病患者精准用药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操作规程。并于2017年10月牵头启动了 “中国慢病人群精准用药研究与应用项目”,联合北京益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性地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探索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适用于中国慢病人群的精准用药新模式。该项目已得到来自12个省份23家知名大型三甲医院的积极参与。

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刘丽宏主任强调,在医药分开的形势下,药师已成为医院临床服务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断延伸着医改中的药学服务内涵,发挥着合理用药“引领者”、安全用药“保障者”、经济效益“创造者”的重要作用,彻底打破了患者只看病不看药的现状,使患者用药治疗的连续性得以实现。

提升全科医生水平,实现“慢病管理下基层”

2016年一项针对企业以及个人用户有关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调研结果显示,个人用户最希望获得的健康管理服务为:慢病管理、健康测评和评估,以及健康咨询(如电话/在线医生),尤其是对“三高”慢病管理的需求非常明确。本次调研的用户反馈显示,对健康管理服务者的要求并没有一边倒向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对全科医生和专业健康管理师的接受度并不低于三甲医生。

对此,来自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亚兰主任在报告中强调,将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分开管理,是绝对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基层。应积极促进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医院和其他服务机构有效协作,形成“三甲指导、基层实施、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联动机制,通过合作确保慢病患者临床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慢病下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同时,张亚兰主任强调,随着近年不断加强学习与培训,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已显著提高,应借助媒体宣传逐渐扭转公众“基层医生不如三甲医院医生”的认知,逐步推动从全科到专科的有序就医秩序,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让商业健康险参与医疗控费,优化多层次医保支付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所有行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与发展空间,而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发展红利将在保险行业快速释放。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江崇光博士在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巨大的潜在需求仍未能有效转化。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率为26.2%,但未来一年之内的购买意愿为41.3%,长期来看,比例则进一步提升至55.9%。

对此,2017年4月28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范围实施的通知》充分证明了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决心和魄力。国际成功经验表明,税收优惠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行为,吸纳和鼓励更多的人来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进而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使其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报告中,江崇光副秘书长也诚恳地指出,“税优健康险”的推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扩大医疗保障的资金规模,拓宽了“入水口”。但如果健康保险对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不能有效参与控费的话,仍然忽略了“出水口”的问题——不解决“无效用药”和“过度治疗”的问题,“资金池”很难达到安全储水量。因此,健康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进一步取决于慢病防治工作能否在“收窄出水口”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真正实现“医”、“保”联合,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支付保障体系。

在本次会议的讨论环节,北京医师协会郭积勇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金荣华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叶平主任、北京药师协会慢病防治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闫素英主任,深入探讨了“如何打通慢病管理的服务闭环”,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为如何解决好超过4亿人的慢病健康管理问题,献计献策,讨论热烈而深刻。北京协和医院原药事部主任李大魁教授,在问答互动环节也做了精彩发言,对基层医师和药师培训、慢病药品包装等问题提出建议,获得现场嘉宾及听众的热烈掌声。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