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乳腺派杰氏病(MPD)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皮肤病变,其典型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的溃疡或湿疹样改变,伴有渗液、出血或结痂,常伴疼痛或瘙痒感。1973-1987年SEER数据统计发现,半数以上的MPD患者同时合并浸润性导管癌(IDC)。尽管目前多模式的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MPD合并IDC(MPD-IDC)患者预后仍不理想。雄激素受体(AR)作为乳腺癌领域较为新兴的生物学标志物,或许可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为MPD-ID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然而,目前关于AR在MPD-IDC中相关价值的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讨AR与MPD-IDC患者各种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
首先介绍一下MPD和AR,MPD这一概念最初由James Paget于1874年提出,共分为三类:①MPD合并IDC;②MPD合并导管原位癌;③MPD单独存在,无任何伴随的IDC或导管原位癌。而AR作为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在70% 以上的IDC中表达。A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特征,如患病年龄较大或处于绝经后状态,肿瘤直径较小,肿瘤分级较低,腋窝淋巴结未出现转移等。Bozovic等人更是发现,AR阳性者的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均较AR阴性者更长。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女性MPD-IDC患者的资料,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确定AR表达状态。经过收集、统计和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共有44例患者(42.7%)AR表达状态为阳性。AR阳性与体质指数(BMI)更低(P=0.038)、无腋窝淋巴结转移(P=0.025)显著相关。但其表达与患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肿瘤数量、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状态及乳腺癌分子亚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MPD-IDC患者中,AR阳性与AR阴性患者相比,阳性者有更好的OS期(P=0.019)。在分析AR与ER间相关性时,我们发现,ER阴性的MPD-IDC组中,AR阳性患者有更好的OS期(P =0.03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R并不是MPD-IDC患者DFS或OS的独立预后指标(分别为P=0.395,P=0.073)。
作者 | 王昕 张梦璐 王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