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引言
<第23期>
内镜下胆囊支架置入术预防延期胆囊切除术前发生复发性胆囊炎:一项随机试验
通讯作者:
背景与目的
对于无法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内镜下经乳头胆囊支架置入术(ETGS)现已被推荐作为除抗生素之外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目前尚无临床研究比较接受ETGS和未接受ETGS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本研究拟对这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胆囊炎复发率进行比较。
方法
在2020—2023年期间,符合入排标准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高度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手术指征,但由于COVID-19影响外科手术施行),被随机分为A组(接受ETGS)和B组(未接受ETGS)。两组患者均在发病3个月或之后行胆囊切除手术。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0)。其中A组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0%(54/60)和100%(54/54)。根据意向治疗分析,3个月时,A组的胆囊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0%(0/60) vs 18.3%(11/60);P=0.001]。在3~6个月时,A组胆囊炎的复发率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降低[0%(0/23) vs 10%(3/30);P=0.11]。
结论
未接受ETGS治疗的患者,大部分胆囊炎复发于3个月内;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TGS可有效预防延期3个月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胆囊炎复发。
图1. 图文摘要
研究者说
虽然现行的指南中建议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避免未来更严重的损害。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患者从发病到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中位时间波动于60天到180天不等。延期胆囊切除术的原因包括严重的败血症导致身体无法耐受、客观的医疗条件有限等,特别是在COVID-19期间外科手术的施行大量受限。
对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之外的保守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等。回顾性研究显示,13.7%的患者,在等待延期胆囊切除术期间出现胆囊炎复发,并且大部分发生于起病3个月内。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是急性胆囊炎患者临时胆囊引流的主要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患者起病时病情较重,不适合手术时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经皮穿刺入路的建立有着高达20%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导管移位、早期闭塞或渗漏等;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不良事件发生于1个月内,并且对于延期手术超过3个月的患者往往需要二次干预。
为避免胆囊造瘘的相关问题,内镜下入路引流可作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引流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被业内专家所认可。该术式适用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需要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在延期胆囊切除术前提供了有效的桥接治疗。
该研究共纳入了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进行ERCP下胆总管取石+ETGS,B组仅行ERCP取石治疗。A组在进行胆总管取石后,尝试进行导丝超选入胆囊,如10分钟内不能实现胆囊插管,则辅以胆道镜检查辅助胆囊插管。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A组ETGS技术成功率为90%(54/60),临床成功率100%(54/54);其中18例(30%)需要胆道镜辅助超选胆囊插管,共有6例(10%,6/60)经过联合胆道镜辅助也未能成功实现胆囊插管。
术后3个月时,A组患者复查支架均未移位,无复发胆囊炎;B组患者中有11例(18.3%,11/60)复发胆囊炎(P<0.001)。术后3~6个月随访期间,A组和B组患者中分别有28例(46.7%)和30例(50%)接受了胆囊切除术。未接受手术的患者,在第3~6个月随访期间,A组中无人复发胆囊炎,B组中有3例复发胆囊炎(10%,3/30),但两组进行统计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11),这可能受临床实际有限的样本量所影响。
这是目前为止第一个相关主题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示在延期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ETGS可有效减少3个月胆囊炎复发的风险,可作为微创桥接治疗的一个选项。考虑到该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胆囊炎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ETGS对于合并更为严重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和从未接受手术患者的实际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译者简介
译者
隗永秋
医学博士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消化道早癌协作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外科学组青年委员,近5年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及参与多项临床医学研究项目。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种子计划”人才项目、青年岗位之星、先进个人等。研究方向:消化道早期肿瘤、胆道狭窄的内镜微创诊治。
审核
施海韵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青年博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博导。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疾病专业副召集人,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论坛副召集人。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在DDW、APDW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并获青年研究者奖。主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与肠道微生态。
总审核
张澍田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中心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由消化一、二、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全球20家最卓越之一)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共有医生92人、科研人员12人、科研辅助人员15人、护士94人。现有病床150张,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46个操作台,其中ERCP6台。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
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前门南、天坛西)
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顺义院区: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后沙峪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