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每周五推出,并由郎景和院士朗读节选。
■作者简介
郎景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郎院士1984-1985年赴挪威、加拿大研修妇科肿瘤及妇科显微外科;1986-199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1993-2015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现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美国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
此外,郎院士还是一位作家、医学科普作家,近年来在医学人文方面也多有著述,著有《妇女科学文丛》、《一个医生》系列丛书等。
我的读书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郎景和
我的读书,从小养成,已成习惯。
我读书比较杂。中学的课程不构成压力,所以课外书随便读,很有兴味。大学专业课程基本属于死记硬背,这是我的强项。周末一定要去省图书馆看遍全国各地的晚报,百读不厌的是鲁迅的杂文和泰戈尔的散文诗。当大夫要看的专业书籍、文献太多,但我睡前、周末是必须要读闲书、杂书、非专业或“没有用”的书的,这是一种兴趣、一种欲望。这并非电影、电视剧所能比拟:前者有思考的空间,颇多兴味;后者无“反刍”的余地,较少回忆。
谁又能说文、史、哲与医学无关呢?“剑桥医学史”、“世界医学史”就有多个版本,各有所长;有“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也有“妇产科学的历史”,甚至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历史”,每部书都让你大饱眼福,受益匪浅;连希腊的哲学和中国的易经,居然都可以与现代的数字医学联系起来。从这些书中汲取营养,决非只是为了做医生。
我读书比较多。时间毕竟有限,方法或许别开生面:我一般每1~2个月去一趟三联书店或者商务印书馆,平均要买20本书。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把这些书浏览一遍,可谓走马观花,但一本书的要旨、中心内容已于心记下。以后每有“用场”,则会得心应手地找出来,细读某章、某节、某段、某句,或做笔记,或做感想,或留标记,可能还会再读。
书店、书房犹如海洋,但不会让人“望洋兴叹”,而是给人以遐想、激情和力量。书店、书房好像人群,各色人等让你眼花缭乱,但有的人只是遭遇而已,擦肩而过;而有的人让你难忘、留恋,愿再盼顾,或成终生爱人。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赵启正与保罗的《江边对话》,休斯顿·史密斯的 《人的宗教》等,都不是我的专业书,但却始终放在我身边,甚至办公室和家里各有一套,随时翻阅。
我喜欢读经典。我们现今可以涉猎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很多,报章杂志、网络媒体,很快捷、很广泛,当然非常之好。但这些仿佛是快餐饮料,用来解饥解渴,有时很需要;而若作为“滋味”及“营养”,我以为应该读经典原著,此乃“正餐”是也,最为令人受益得意,慢慢品尝、细细咀嚼、深深思味。我们从经典论述中,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领悟先哲们的思想。
我们会发现,那些自以为是、自鸣得意的想法,早已被大师们深刻地阐述过了,我们不过只是浅尝辄止而已。“你懂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懂得了妇科学。”如此深刻的真知灼见,竟然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出自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内科大夫威廉·奥斯勒的笔下,真令人惊叹而汗颜——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是恐惧的。
图 朗景和教授书法作品
“我们要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读者:不仅是医学的读者,还应该是——文学的读者,哲学的读者,人性的读者,生活的读者……”
■编辑絮语:来一点儿精神营养素
如果有人问:“人为什么要吃饭?”估计会被许多人蔑视——这还用问吗?为了生存。如果只是为了生存,是否人只需要吃馒头、或面条、或米饭就可以了,就不会被饿死了,但为什么人还需要吃蔬菜、吃鸡鸭鱼肉?现在的营养学家还倡导吃一些粗粮?答案似乎也很简单——为了身体健康,为了活得更长久。一些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不仅讲究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且还要经常换不同口味,品尝徽菜、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法国餐、意大利餐等,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如果有人问:“人为什么要读书?”问这个问题的人或许会遭到鄙视——这还用问吗?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思维,有精神追求,为此需要读书。那么,人是否只读一类书就可以了?比如医生,只读医学方面的专业书籍、文献就可以了?当然可以,只要坚持不懈,并能非常准确的运用于临床,也可以让他保住“饭碗”。但这与人活着只吃馒头并无不同——缺乏精神营养素。
如果你留意,就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医学大家除了阅读医学专业书籍外,也会饱览许多“无用之书”,如哲学、艺术、历史、文学、传记等等,不仅营养了自己的精神,而且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减少了单纯技术专业的冷漠,增加了人性的温暖,同时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医学,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疾病,让自己的事业既纯粹又那么有声有色。
果真如此?我们从即日起推出“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栏目,介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郎景和所读之书及其读书笔记,看看郎大夫在读“无用之书”后,得到了哪些精神营养素,又如何让自己的医疗事业风生水起。(田晓青)
本文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一个医生的读书杂记”专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