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杨田教授团队:乙肝相关性肝癌切除术后统计学治愈的风险分层模型

2025-07-09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乙肝病毒(HBV)相关性HCC(HBV-HCC)占全球HCC负担的50%以上,尤其是在我国。尽管手术切除是HBV-HCC患者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长期生存仍面临挑战。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田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开发了针对HBV-HCC切除术后统计学治愈的风险分层模型,为术后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研究摘要图


研究背景:什么是“统计学治愈”?


“统计学治愈”是指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生存情况达到与对照人群相当的水平。这一概念在转移性肝癌、乳腺癌等领域已有应用,但在HBV-HCC中尚属空白。乙肝病毒的特殊性如病毒持续感染、免疫逃逸、术后病毒再激活等,使得HBV-HCC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治愈情况非常值得深入探究。


▲HBV导致HCC发生的机制示意图


研究结果:风险分层揭示治愈可能


本项研究纳入740例接受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HBV-HCC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8项与术后总生存率(OS)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 病毒相关因素:术前高病毒载量(HBV-DNA>10⁴拷贝/ml)、术后病毒再激活;

  • 肿瘤相关因素:多发肿瘤、最大肿瘤直径>5cm、肉眼血管侵犯、镜下微血管侵犯;

  • 手术相关因素:术中输血、Child-Pugh分级。


▲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


基于上述因素使用X-tile进行风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三组:


  • 低危组(64.2%):以乙肝病毒携带者为参考,30.3%的患者可实现治愈,若术后无病生存8.6年可达到95%治愈概率;以健康人群为参考,16.1%的患者可在术后治愈,需9.2年达到95%治愈概率。

  • 中危组(25.3%):以乙肝病毒携带者为参考,7.7%的患者可实现治愈,若术后无病生存8.8年可达到95%治愈概率;以健康人群为参考,2.4%的患者可在术后治愈,需9.1年达到95%治愈概率。

  • 高危组(10.5%):以健康人群或乙肝携带者为参考的术后治愈概率均趋近于零。


▲低风险组患者参考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术后治愈率曲线


▲低风险组患者参考健康人群的术后治愈率曲线


临床价值:分层管理优化手术全程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它不仅构建并以图像直观展示了HBV-HCC患者术后治愈动态变化的情况,还为个性化治疗策略和术后随访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具体而言:


1、风险分层:通过患者临床、病理和病毒因素评估,可以识别出不同风险患者,从而在术后随访中更好地分层处理。


2、个性化管理:低危组患者可适当延长影像学检查间隔,高危组患者需密切追踪并早期干预复发,平衡疗效与经济压力,为每位患者提供最适配方案。


3、抗病毒治疗强化:高病毒载量、病毒再激活作为影响术后生存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所有患者术后必须长期抗病毒治疗,并采用高灵敏度检测监控。


未来展望:从治愈模型到临床落地


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未来的研究方向仍需关注如何进一步优化治愈模型。例如考虑纳入整合分子和免疫标志物,识别传统指标无法捕捉的高危人群以及探索辅助治疗对治愈概率的影响。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帮助实时分析术后定期监测的数据,推动模型从一次性评估”向“全程追踪”升级,以期改善HBV-HCC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长期生存。


研究结语


杨田教授团队开发的这一HBV-HCC统计治愈模型,通过风险分层为术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望显著改善HBV-HCC患者的长期生存结局。这一创新研究不仅填补了HBV-HCC统计治愈模型的空白,还揭示了需要较长时间达到治愈,对现行随访标准提出了重要修正。未来,我们应继续努力优化随访策略,解决依从性障碍,并通过精准医学手段进一步提高随访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这些努力,有望显著提升乙肝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为全球肝癌精准医疗提供中国方案。


▲Ann Surg Oncol配发作者解读


▲Ann Surg Oncol配发图片摘要


原文出处: Li YF, Yao LQ, Li C, et al. Statistical Cure After Hepatectomy for 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isk-Stratification Model. Ann of Surg Oncol. 2025; doi: 10.1245/s10434-025-17176-1


通讯者简介


杨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助理,临床研究院副院长,中心实验室主任,肝外二科副主任。师从吴孟超和刘允怡院士。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访问学者。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致力于肝癌早诊早筛、外科策略优化、复发防控和相关机制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临床杰青)获得者,入选军队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卫生健康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杰出医学青年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军队和省部级人才计划。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CC-IHPBA)秘书长、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委、转化医学研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肝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胆青年专家工作组副组长等学术兼职。担任中国卓越科技期刊iLIVER执行主编,View Medicine副主编,HBSN、HPB、HBPD Int、Hepatic Oncol、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24本国内外专业期刊编委。

第一或通讯 (含共同) 作者在Lancet、BMJ、JAMA Surg、Lancet Oncol、J Hematol Oncol、Gut、J Hepatol、Hepatology、Ann Surg、Br J Surg、Adv Mater、Adv Sci等发表SCI论著、综述和述评188篇,ESI高被引/封面/刊首/配发社论20篇,IF>10分43篇;总引用>7400次,单篇最高他引448次,H-index 46;28项研究纳入国内外肝癌诊疗指南(ASCO、CSCO、EASL、ESMO、APASL等),入选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全国外科领域第3)。创立ASAP肝癌早诊模型,写入43家国内三甲医院检验报告,应用于100多万人次肝癌筛查,写入2024国家卫健委肝癌诊疗指南 (1A类证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军队和省部级基金13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江苏省医药科技奖二等奖和三等奖1项。获全国首届癌症防治“金山茶花·杰出贡献奖”金奖、全国首届临床医学研究奖、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上海市青年医师最高荣誉奖“银蛇奖”等荣誉称号。


来源: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