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0年8月15日,“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甘肃省级联盟启动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于线上顺利举办。该会议邀请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李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周文策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会议伊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李汛院长宣布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甘肃省级联盟正式成立。随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朱克祥教授、酒泉市人民医院冯世林教授分别针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关注术后综合治疗,‘索’定癌栓干预时机”两个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省级联盟内医院的专家就该医院的计划进行了讨论。本文采访李汛教授内容如下。
中国肝癌防治联盟是由吴孟超、汤钊猷、刘允怡、陈孝平、樊嘉、董家鸿等多位院士和秦叔逵教授领导下成立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项目主办方,中国肝癌防治联盟作为项目顾问设立的中国肝癌防治联盟-肝癌规范化诊疗基地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肝癌防治进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作为40家联盟理事单位之一,自2005起就致力于肝癌的规范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推动工作,每年都会开展一定数量的培训班、手术观摩会等活动,在甘肃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次发展了7家合作单位组建甘肃省级联盟,进一步响应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聚焦肝癌热点,推动肝癌早期筛查和规范化治疗。
甘肃省级联盟2020工作重点是完善中国肝癌防治联盟省级联盟架构,推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逐级落地应用,搭建合作单位院内多学科合作平台,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帮助临床工作者执行规范,帮助患者了解规范。
我国高度重视重视癌症防治,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2011年至2019年期间,国家卫健委组织我国肝癌专家三次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进行更新和修改,并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新规范推动早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强调系统治疗,重视多学科团队(MDT)模式。
甲胎蛋白作为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的重要指标,在新规范中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 II 或 DCP)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一起被推荐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在病理诊断方面,新规范则更加明确了对于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的理念。微血管侵犯(mVI)是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提高mVI和卫星结节分布数量和范围等肝癌生物学特征的准确性,新规范进一步强调肝癌病理标本取材采用“7 点”基线取材法和mVI病理分级的地位。
新规范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患者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CNLC分期方案,并进一步对治疗选择进行了细化,更贴近肝癌个体化治疗理念。系统治疗目前在肝癌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规范推荐系统治疗用于ΙΙb-ΙΙΙb期。
目前尚无单药治疗方案能够超越索拉非尼提高肝癌患者中位OS达14.7个月的疗效。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中位OS达26个月也已获得RESORCE等全球多项真实世界研究验证。因此新规范仍将索拉非尼作为一线治疗的首选药物并新增瑞戈非尼作为二线治疗标准方案。
随着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药物治疗的排兵布阵,做好全程管理,提高整体生存获益,将是值得探索的重要方向。
本文由李汛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