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半年前,童大爷(化名)觉得自己上腹部隐隐的不舒服,胀胀的,吃东西少了,小便发黄,家里人也渐渐发现童大爷的皮肤和眼睛黄了很多,便到当地医院就诊,报告显示肝门部胆管肿物,肿瘤可能性大。
闻癌色变,童大爷一家焦急万分,于是慕名来到了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朱锦辉的名医门诊。
朱锦辉告诉童大爷:“小便发黄、皮肤发黄跟胆道疾病密切相关,胆道肿瘤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黄疸皮肤巩膜等黄染。我在门诊遇到的大多数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直到出现这种症状才到医院就诊。像童大爷您这样的情况,肯定要手术了,我们先做一下检查,定一下手术方案。”
通过全腹部CT增强及肝脏MRI增强,朱锦辉发现童大爷的肿瘤已经侵犯了左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左支,并且肝门部和腹膜后出现很多肿大淋巴结,这种情况下直接手术效果往往不理想,很可能术后早期就会复发(《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建议童大爷先转化治疗。
“绝大部分胆管肿瘤的患者在初次确诊的时候基本上就失去了手术机会。但随着靶向、免疫等药物的发展,化疗联合靶免的转化治疗方案已经为越来越多晚期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根治性切除机会。”经过朱锦辉的建议,童大爷住进了肝胆胰外科三病区。等待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肝胆胰外科召集肿瘤内科、超声介入科、放疗科、影像科和消化内科进行多学科讨论,制定了童大爷的治疗方案,团队的李军医生详细和童大爷一家谈话,解释治疗方案:首先要超声引导获取部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测,明确胆管癌诊断;接着,再通过化疗、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整个治疗期间会定期抽血化验和影像检查,评估患者对方案的耐受情况以及肿瘤变化,并再次进行多学科讨论,若肿瘤缩小明显,可以采取目前先进的微创方式——达·芬奇机器人来进行手术操作,将手术创伤进一步降低。童大爷一家悬着的心稍稍安稳,接受了转化治疗的方案,并且选择了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的方案。。
经过PTCD减黄和3个周期的转化治疗,童大爷复查结果显示肝门部胆管肿瘤显著缩小。早上查房的时候,朱锦辉告诉童大爷,已经具备了根治性手术的条件。
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朱锦辉团队通过数个小时奋战,采用达·芬奇机器人,在手术视野放大10倍的优势下,结合达·芬奇灵活的机械臂,精细且完整切除了胆管肿瘤和受侵犯的肝右动脉,并进行了肝右动脉重建,术中出血很少。
手术后的童大爷,在肝胆胰外科三病区医护团队精心细致的照料下,术后恢复很好,1天后下床活动,3天内进食流质。整个住院期间,肝胆胰外科医疗团队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为指导,重点围绕患者术前宣教、微创手术、麻醉管理、疼痛管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进食等核心要素,促进童大爷术后快速康复。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报告提示中-低分化腺癌,切缘皆为阴性。近期,童大爷即将顺利出院。
肝门部胆管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肝外恶性肿瘤,占胆管肿瘤的50%~60%。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肝吸虫寄生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总管囊肿、胆管结石以及病毒性肝炎等有关。
起病隐匿,早期可出现上腹部不适、厌食、乏力、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诊为胃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进展可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皮肤瘙痒、腹痛等,此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手术切除机会小,长期生存率较低。
手术是治疗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依据肿瘤部位来决定根治性切除范围。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等微创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化疗、靶向、免疫以及放疗等综合治疗为晚期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潜在手术切除的机会。
来源:浙大二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