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的「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乳腺癌新型抗肿瘤药物管理与专科能力建设项目系列会议于合肥圆满举办。项目旨在汇聚国内医药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共享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共商医药前沿政策的落地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患者实际可及的医疗服务。
图1 会议现场盛况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教授与南昌市人民医院曹亚丽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在开场致辞中,潘跃银教授指出,医保目录纳入的药物众多。因此,在有限的医保资金条件下,如何优化药物使用并有效服务患者,存在诸多可探索的工作领域。以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为例,其疗效出色,但在未纳入医保前可支付性相对较低。如今德曲妥珠单抗双适应证已纳入医保,期待通过本次“三医协同”会议,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定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患者管理。
图2 潘跃银教授致辞
曹亚丽教授表示,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已成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制。其中,德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药物,正在通过多学科协同,改变着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格局。希望通过今天的学术分享与交流,促进德曲妥珠单抗的合理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更可及的医疗服务。
图3 曹亚丽教授致辞
在「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启动仪式后,众多医疗、医保、医药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三医协同”的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有关医保政策、用药管理和临床诊疗三个篇章的学术分享与深入探讨。
图4 「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启动仪式环节
图5 专家风采
政策解读,助力落地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裴静教授的主持下,会议进入第一篇章“观领前沿,拓展未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兴华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视角出发,围绕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相关政策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理解进行了阐述。韩兴华教授表示,乳腺癌治疗正逐步向慢性病管理模式转变,并强调三个“可持续”:疗效可持续、不良反应管理可持续、经济可持续。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应秉持“好药先用”的理念,注重全方位管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治疗方案。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创新药物的应用,避免了“无药可用”情况的出现。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除了长达28.8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也高达21.1%。同时,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全面优于化疗。该双适应证已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及共识的一致推荐,并且纳入医保目录,惠及更多患者。总之,乳腺癌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疗、医保以及医药三方的紧密协作,为战胜乳腺癌这一共同的敌人而不懈努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操乐勤教授分享了主题为“医保政策对药事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的学术报告。操乐勤教授指出,医保基金监管正处于高压态势,每年都会开展飞检及各类专项检查以确保医保基金的合规使用。同时,医保用药审核智能化及支付方式改革也给医院诊疗行为和药事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在政策范围内,确保患者能够合理、经济地获得理想疗效。对此,医院药事管理部门也作出了积极应对,如落实集采政策、实行“双通道”药品管理、加强药品核减管理及优化处方点评工作等。通过药学部、医务处、医保处等部门的合作,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未来,还需要配合推进药品溯源码落地工作并建设医院智慧医保系统,从而保障药品的合规使用。操乐勤教授强调,随着医保政策对药事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医保、医务、药学协同管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银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曼萍教授、阜阳市肿瘤医院刘峰教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李嵘教授、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刘猛教授、赣州市人民医院倪军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本杰教授就输注类药品的医院准入和新医保政策下的药物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陈曼萍教授表示,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后的临床落地,需要加强对医生的教育与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把握用药指征,平衡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并且规范临床诊疗路径,为患者提供兼顾疗效与经济性的治疗方案。刘峰教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有所预判,同时关注患者的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管理,以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希望通过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应用后不断产生的新数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李嵘教授提到,在新版医保目录正式执行前,就有许多患者得知德曲妥珠单抗已经纳入医保,并在其可以医保报销后第一时间应用了该药。这反映了患者对德曲妥珠单抗的高度期待,也凸显了医保政策对患者治疗选择的显著影响。刘猛教授指出,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状,国家对此也高度重视,不断更新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这需要临床医生在掌握疾病诊断和药物应用知识的同时,充分熟悉医保政策。倪军教授认为,在目前时代背景下,患者能够通过DeepSeek等AI工具了解疾病情况,对医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难以沟通的患者,引导其自主查询信息,反而能减少误解,增进信任。医生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关注不良反应管理,同时理解医保政策,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单本杰教授表示,德曲妥珠单抗应用于HER2低表达乳腺癌适应证为:患者既往在转移性疾病阶段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治疗的,或在辅助化疗期间或完成辅助化疗之后6个月内复发。
综合考量,合理应用
江西省肿瘤医院杨丽萍教授主持了会议的第二篇章“重塑标准,引领格局”。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颜蕴文教授就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机制与循证证据进行了分享。颜蕴文教授指出,乳腺癌治疗历经百余年发展,如今已迈入精准化药物治疗的新纪元。传统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窗口较窄,且缺乏选择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相比之下,ADC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化疗与靶向治疗的优势,克服了两者的局限性,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极大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德曲妥珠单抗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在单抗、载药、连接子和药物抗体比(DAR)等方面均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其在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疗效卓越。正因如此,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德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新标准。在临床用药需求的推动下,医保政策改革持续深化,不断强调创新药品的重要性。德曲妥珠单抗乳腺癌双适应证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不仅进一步加强了该药品的可及性与规范化使用,更将惠及广大乳腺癌患者。
江西省肿瘤医院王雅琦教授围绕不良反应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分享。王雅琦教授表示,癌症治疗常伴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且增加临床管理难度。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型ADC的安全性管理,并出台相关共识或指导原则,旨在规范化临床安全性管理。不同ADC药物结构使其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区别,这些差异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结局不同。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例,其与T-DM1相比,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情绪等维度评分,生活质量维持良好。德曲妥珠单抗乳腺癌双适应证已正式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在更多的应用中需注意其不良反应管理。王雅琦教授指出,事实上多种抗肿瘤药物均可导致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多学科协作对ILD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综上所述,德曲妥珠单抗相关胃肠道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ILD等风险可管可控,体现了良好的疗效风险获益,是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的新标准。
在大咖论道环节,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洪乔军教授、南昌市人民医院刘少龙教授、安庆一一六医院梅林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舒禹先教授、淮北市人民医院王亚教授与皖北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徐家庭教授就ADC作用机制优势及不良反应管理要点展开了热烈讨论。
洪乔军教授认为,肿瘤科医生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综合考虑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医保政策以及患者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负担。刘少龙教授指出,临床医生应致力于达成临床决策与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匹配,在关注药物疗效的同时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不良反应应对策略。梅林教授表示,凭借其独特设计,德曲妥珠单抗能够精准杀伤肿瘤细胞且具有强效旁观者效应。此外,研究数据显示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关ILD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医生仍需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早筛、早诊、早治,以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舒禹先教授强调,德曲妥珠单抗成功纳入医保,不仅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也给了临床医生更多治疗选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结合药物特异性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不良反应预防策略,确保治疗的持续进行。王亚教授提到,在DB系列研究中,随着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线数的不断前移,其CR率从DB-01研究的7.1%到DB-02研究的14.0%、再到DB-03研究的21.1%,疗效不断提升,体现了“好药先用”的用药理念。徐家庭教授指出,不良反应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若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停药,那么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孔源教授主持了会议的第三篇章“全面呵护,全心为HER”。
南昌市人民医院郭春根教授分享了一例三阳性晚期乳腺癌病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健教授、南昌市人民医院许志宏教授、上饶市人民医院占冬仔教授与铜陵市人民医院朱大高教授在交流讨论中针对HER2阳性患者二线诊疗方案选择及该病例后续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
领航之声,画龙点睛
潘跃银 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淮名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肿瘤学国家重点专科建设负责人
安徽省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负责人
省委组织部115产业团队带头人
药物临床研究机构执行主任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转化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心脏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CSCO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医师分会常委、多学科专委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药物监测委员会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专委会委员兼乳腺组副组长
安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
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
安徽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中华肿瘤杂志》等杂志编委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曹亚丽 教授
南昌市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南昌市名医,市政府津贴专家
江西省乳腺癌早诊技术组组长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作为新一代创新ADC,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在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疗效,成为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二线治疗优选方案。
在本次会议中,医学、医保、药学专家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德曲妥珠单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包括如何平衡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如何规范诊疗路径以及如何在医保政策框架内实现药物的合理使用等关键问题。期待未来开展更多类似的交流,以促进多学科协作,推动乳腺癌诊疗领域的持续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目前,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ADC,在医保获批的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晚期二线治疗,在乳腺外科应用相对较少。期待DB-05研究结果的公布,能为术后高危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带来新突破。同时,德曲妥珠单抗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规范化用药流程,优化医保支付政策,加强合理用药监控,从而实现医保政策的普惠。
本次会议将专家报告、案例分析与交流讨论相结合,围绕临床需求、患者获益、医保基金的持续支付能力以及药物安全性管理等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希望此次交流能够为促进创新药规范使用、优化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由潘跃银教授、曹亚丽教授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