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EGFR-TKI类药物为EGFR突变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了生存期的飞跃式提升,然而由于EGFR-TKI耐药问题无法避免,且现今的耐药后方案主要以含铂化疗为主,生存获益极其有限,探索EGFR-TKI耐药后的新方案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牵头开展的ORIENT-31研究在全球率先证实,PD-1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可为EGFR-TKI耐药的NSCLC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基于其开创性意义和卓越疗效数据,国际学界对于该研究高度关注和认可。2021 ESMO大会以口头报告形式公布ORIENT-31研究第一次期中分析结果,2022年7月《柳叶刀·肿瘤学》杂志重磅发表了该结果,2022年9月11日16:45-16:50(北京时间)ESMO大会上将以口头报告形式 (摘要编号LBA58) 公布第二次期中分析结果。第二次期中分析结果显示,在ITT人群中,基于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IRRC)评估,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类似物联合化疗组(试验组A)、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试验组B)和化疗组(对照组C)的mPFS(95%CI)分别为7.2个月(6.6,9.3)、5.5个月(4.5, 6.1)和4.3个月(4.1, 5.3)。本次分析中,试验组A对比对照组C的PFS获益与第一次期中分析一致。试验组B对比对照组C获得了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延长,风险比(HR)为0.723(95%CI: 0.552, 0.948, P=0.0181),达到预设的优效性标准。此外,试验组B对比对照组C在关键次要疗效终点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上也均有提高。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1日16:45-16:50
为此,本报特邀陆舜教授接受专访,介绍ORIENT-31研究的开展背景、展望即将到来的ESMO大会、以及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等话题展开精彩阐述。
Q1
2022年7月,由您牵头主导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ORIENT-31研究在《柳叶刀·肿瘤学》重磅发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研究的开展背景及设计依据?
陆舜教授:首先需要强调的是,ORIENT-31研究是全球首个证实PD-1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相比当前标准治疗,能够给TKI耐药的EGFR突变NSCLC患者带来获益的前瞻性、双盲、Ⅲ期临床研究,具有开创先河的重要意义。既往中国学者开展的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大多参照国外研究进行设计,仅以PFS为观察终点,样本量较小,在创新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中国药企和专家的大胆创新和紧密协作下,ORIENT-31研究率先探索了国际学者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引领了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步伐。
其次,从必要性层面看,东亚肺癌人群中EGFR突变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因此我国这部分人群的临床需求远比国外更加迫切;尽管靶向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TKI药物治疗后最终会产生耐药,目前耐药后的标准治疗主要为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获益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改变了EGFR野生人群的治疗标准,建立了新的治疗模式,其能否同样改变EGFR突变TKI耐药人群治疗模式?这一问题亟待临床试验给出答案。
根据既往基础研究结果,化疗或者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改善肿瘤微环境,进而增强免疫治疗效果,而且抗血管生成药物有利于血管正常化,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可能会起到协同作用。EGFR突变NSCLC患者在接受TKI治疗后,其PD-L1表达会发生上调,同样提示TKI治疗重塑了患者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此时应用免疫治疗有望带来更多获益;在临床研究中,IMpower150研究小样本的亚组数据回顾性分析提示,相较于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为EGFR-TKI耐药患者带来明显生存获益。
综上,我们考虑到中国EGFR突变NSCLC患者的迫切需求,基于既往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以全球率先探索的极大魄力,开展了前瞻性随机双盲Ⅲ期临床研究(ORIENT-31研究)。
Q2
ORIENT-31研究能够在国际学术界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该研究对于临床实践的重大意义和独创之处?ORIENT-31研究再次入选2022年ESMO大会,请问此次研究数据有哪些更新?
陆舜教授:ORIENT-31研究的首要意义是确认免疫治疗能否给EGFR突变患者带来获益,其次确认,在免疫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再加上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否进一步提升疗效。因此,ORIENT-31研究采取三个组的设计,包括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顺铂(A组)和信迪利单抗+培美曲塞+顺铂(B组),以及对照组(C组)培美曲塞+顺铂标准治疗。
回顾IMpower150研究亚组数据,其仅显示了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化疗这一四药方案优于三药方案(免疫治疗+化疗或者抗血管生成治疗+化疗),并没有回答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ORIENT-31研究的三组设计满足了国家药监局要求的析因分析,未来最终结果揭晓时将能够回答这一问题,这将更好地指导EGFR突变NSCLC治疗的临床实践,使患者从免疫治疗和抗血管联合治疗中获益。
2021年ESM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相较于标准化疗(C组),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A组)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6.9个月 vs 4.3个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54%,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安全性方面,三组的不良反应程度相当,与标准化疗组相比,A组仅抗血管生成相关的高血压和蛋白尿不良事件发生率略有升高,但未明显增加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能够较好耐受免疫治疗。
2022年ESMO大会上,我们将会更新信迪利单抗+培美曲塞+顺铂(B组)和标准化疗(C组)的生存获益数据,大家敬请期待。
Q3
从全程管理的角度来说,您会如何为EFGR患者制定不同线数的治疗方案?主要考量因素有哪些?
陆舜教授:从全程管理层面看,现如今肺癌是“精准治疗”发展最成熟的瘤种,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一线治疗会根据PD-L1的表达来选择免疫单药治疗和免疫联合化疗。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 如有明确靶点(EGFR / ALK / ROS1 / RET / MET14 等)突变的,则首选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但是靶向治疗耐药后,ORIENT-31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这部分人群应尽早给予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化疗方案,这也是改变现有标准治疗的一大革新。
Q4
展望未来,对于免疫治疗在EGFR突变非鳞NSCLC患者中的应用,您觉得还有哪些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
陆舜教授:ORIENT-31研究告诉我们,在EGFR突变NSCLC患者TKI耐药后,应该及早应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免疫联合治疗是否可使广泛人群均受益?是否还是需要探索基于不同的耐药机制来选择耐药后治疗方案?其疗效是否能够超越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及化疗方案?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有单抗和小分子TKI两大类药物,虽然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均是抗血管生成,也均有相关临床研究提示其在EGFR突变耐药NSCLC患者中的疗效。但实际上,单抗类药物如今有了ORIENT-31研究这样的高级别循证证据,而小分子TKI类药物的此类研究主要是小样本、Ⅱ期临床研究,其结果难以改变临床实践,未来仍然需要大样本的Ⅲ期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此外,对于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治疗,还有以下值得探索的方向,比如如何及早判断耐药的发生,并鉴别耐药机制;正确认识原发性耐药与获得性耐药,辨析一种TKI或几种TKI治疗耐药对后续免疫治疗的影响;探索将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同时应用于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可能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有更多探索以进一步明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