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闻周刊|中国TAVR学科建设还缺什么?数据!数据!还是数据!

2022-04-25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心闻周刊

“心”闻每周看


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6篇临床研究,6条行业资讯。并特别放送TAVR 20周年纪念活动中圆桌讨论的精彩内容,听心脏病学专家探讨未来中国TAVR的建设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412093316.jpg




“国际心研究”主要内容

  • CMR检测的SVi可预测瓣膜置换术后风险

    4月6日,JAMA Cardiology发表了多中心、纵向队列研究,AS700的研究结果,认为CMR检测的SVi是预测瓣膜置换手术术后风险的重要标记,未来可考虑与心肌纤维化一同预测患者术后的临床结果。

    研究主要终点为介入治疗后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结果发现,晚期钆的增强程度和CMR 检测的SVi与心血管死亡率独立相关,SVi小于45 mL/m2的患者,其风险增加得更快。

  • 中低收入国家HFrEF的指南推荐药物使用率较低

    4月8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公布了指南推荐的心衰药物处方在全球的使用差异。研究评估患者出院时和6个月随访时的药物处方率和剂量,包括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结果发现,有37%的患者在出院时服用所有以上三种药物,6个月随访时该比例下降到34%,其中中低收入国家的比例均低于高收入国家(出院时19% vs. 41%,6个月时15% vs. 37%)。

  • 医务人员参与度影响胸痛中心认证评分

    近日,JAHA发表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探讨了影响医务人员参与QI项目的因素。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参与度与胸痛中心认证的每项具体内容评分显著相关。分数较高的内在动机和资源支持、分数较低的实施障碍均与医务人员的治疗行为改善有关,治疗行为改善的受访者对QI项目更满意。

    研究认为,该结果将使ACS患者的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并且可能也适用于中国或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QI项目。

  • 中国房颤患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4月11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等在《柳叶刀》子刊发表一项房颤相关全国性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对中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4,039名受访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房颤粗略患病率为2.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标准化后的房颤患病率总体为1.6%,地域差异方面,大部分亚组结果均显示,中部地区患病率高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 MR-proANP可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新发房颤风险

    4月12日,JACC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区-前心房利钠肽(MR-proANP)是确定缺血性卒中患者新发房颤和评估MACE风险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可作为识别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长期心脏监测的决策工具。

    研究应用Logistic/Poisson和亚比例风险回归评估MR-proANP水平与终点的相关性。结果发现,Log₁₀ MR-proANP水平与心源性卒中、新发房颤和MACE事件明显相关。MR-proANP水平92pmol/L和200pmol/L为不同风险等级的临界值。

  • 导管消融可较药物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

    4月19日,JACC杂志发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试验——SURVIVE-VT研究。结果显示,在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和症状性室速的ICD患者中,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可降低包括心血管死亡、一定程度的ICD休克、因心力衰竭恶化而意外住院以及严重的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消融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8.2%,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的46.6%。在心血管死亡率方面,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 


“行业心动态”主要内容


  • 近日,欧洲心律失常协会(EHRA)发布关于预防和管理因医疗程序对患者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的共识。共识中将“干扰”定义为由外部来源产生的、可能影响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包括对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设备和植入式环路记录器功能的干扰。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对植入式心脏电子设备患者的评估,手术过程中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干扰引起的紧急情况处理。

  • 4月6日,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发表一份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摘要文件。文章列出十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分别针对每个危险因素提出十项注意事件。十大危险因素分别为: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血脂异常、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特殊人群、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家族史/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4月14日,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发布了《新冠疫情下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为全国胸痛中心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适应当前形势的工作指引,持续做好急性高危胸痛救治工作。


  • 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目前治疗措施仍有限。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祥清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发表了国产原创心房间分流装置——NoYA™射频心房间分流系统的First-in-Man研究,提示该介入治疗手段可能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新策略。


  • 4月17日,第23届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圆满闭幕,本届会议为全线上形式召开,以“科学、创新、和谐”的主题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现了国内外心血管病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进展。




“每周心评论”内容概要

    

二十年前,发生一件载入医学史的大事。法国心脏病学家Alain G. Cribier完成了全世界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很快,无论心内科专家还是心外科专家,都意识到这项微创的手术方法将会彻底改变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理念。短短二十年间,该项技术救治了上百万的病人。本期“每周心评论”特别放送TAVR 20周年纪念活动中圆桌讨论的精彩内容,听心脏病学专家探讨未来中国TAVR的建设之路。


来源:血管远程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