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反流性食管炎的成因、症状及治疗

2021-09-2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今天简述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及治疗。




微信截图_20210918141924.png



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者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什么是食管炎?




食管炎即食道炎,泛指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食管黏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


化学性刺激包括胃酸、胆汁、烈酒以及强酸、强碱、药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烫的食物、饮料,食管异物(鱼刺等)嵌顿,长期放置鼻胃管等。


由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导致食管局部受损,或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结核杆菌、真菌(念珠菌)或病毒感染亦可引发食管炎。


临床最常见的是胃酸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微信截图_20210918142228.png


典型症状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刺激食管壁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疾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

微信图片_20210918142630.jpg



症状一:反酸



每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疼痛发生前出现。


症状二:咽下困难



初期常因食道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导致食管狭窄,变为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症状三:出血及贫血



严重食道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症状四: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该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用酸剂后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而服用酸剂的效果显著。烧灼感的强度不一定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严重食道炎尤其形成瘢痕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要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排空延长可使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 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 通过肠肌层神经丛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氯贝胆碱 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氯贝胆碱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3.降低胃酸



(1)制酸剂 

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包括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可增加剂量至2~3倍。


(3)质子泵抑制剂 

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4.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5.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


作者:漯河市郾城卫校医院消化内科  杜林松

文章首发自胃肠病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