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今天简述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及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者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什么是食管炎?
食管炎即食道炎,泛指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食管黏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
化学性刺激包括胃酸、胆汁、烈酒以及强酸、强碱、药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烫的食物、饮料,食管异物(鱼刺等)嵌顿,长期放置鼻胃管等。
由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导致食管局部受损,或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结核杆菌、真菌(念珠菌)或病毒感染亦可引发食管炎。
临床最常见的是胃酸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典型症状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刺激食管壁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疾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
症状一:反酸
每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疼痛发生前出现。
症状二:咽下困难
初期常因食道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导致食管狭窄,变为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症状三:出血及贫血
严重食道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症状四: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该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用酸剂后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而服用酸剂的效果显著。烧灼感的强度不一定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严重食道炎尤其形成瘢痕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要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排空延长可使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 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 通过肠肌层神经丛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氯贝胆碱 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氯贝胆碱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3.降低胃酸
(1)制酸剂
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包括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西咪替丁、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可增加剂量至2~3倍。
(3)质子泵抑制剂
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酶,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4.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5.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
作者:漯河市郾城卫校医院消化内科 杜林松
文章首发自胃肠病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