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上海成功召开,ADC规范化应用赋能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

2025-03-20作者:夏奕资讯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下,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的「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乳腺癌新型抗肿瘤药物管理与专科能力建设项目系列会议于上海圆满举办。项目旨在汇聚国内医药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共享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共商医药前沿政策的落地解决方案,以期更好地将先进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患者实际可及的医疗服务。


会议盛况.JPG

图1 会议现场盛况


群贤毕至,共启华章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沈赞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李恒宇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在开场致辞中,沈赞教授指出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创新机制推动了乳腺癌治疗范式革新,但ADC研发面临多重技术壁垒,实现临床转化可谓“百中存一”。以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为例,其能够取得如今的瞩目成就,背后是无数艰辛探索。临床工作者亟须深化ADC临床研究,构建精准治疗路径,最大化创新药物的临床价值。


沈赞致辞.JPG

图2 沈赞教授致辞


李恒宇教授表示,医疗、医保、医药之间的“三医协同”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临床工作者需深刻领会国家医保政策的精髓,推动临床路径与医保政策的深度衔接。以德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ADC为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其用药理念。李恒宇教授强调,本次会议将为深入理解“三医协同”理念带来指引,并在抗HER2治疗领域引发更多思考。


李恒宇致辞.JPG

图3 李恒宇教授致辞


在「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启动仪式后,众多医疗、医保、医药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三医协同”的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有关医保政策、用药管理和临床诊疗三个篇章的学术分享与深入探讨。


MCF0136.JPG

图4 「三医协同 共启未来」启动仪式环节


未命名.gif

图5 专家风采

政策解读,助力落地


李恒宇教授主持下,会议进入第一篇章“观领前沿,拓展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涂水平教授在学术分享中指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善,但复发或转移乳腺癌的生存率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肿瘤防控体系建设,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晚期乳腺癌治疗以控制症状和延长生存为目标,通过规范化的综合评估、临床诊断及方案制定可最大化患者临床获益。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长期带瘤生存成为了现实。ADC能够同时克服传统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局限性,从而实现精准治疗。涂水平教授表示,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效果显著,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及共识一致推荐,并且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未来将惠及更多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闻烈教授分享了仁济医院在推动国谈药品落地方面的经验。在国家医保政策框架下,上海市通过实施创新药单列预算管理、DRG支付体系优化及药占比专项考核等配套政策,为国谈药品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仁济医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动态准入机制,通过建立与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相衔接的药品遴选流程,结合临床诊疗需求持续完善推动国谈药品院内落地。并通过快速遴选评分、院内培训考核、前置审方、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等措施,确保国谈药的规范化应用。在“双通道”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医院构建了院内药品库与外配药品库的协同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系统升级实现处方流转智能化。此外,医院还针对外配处方流程开展临床业务培训,利用智能审核系统实行线上审方,开展处方点评强化监管,保障了“双通道”机制规范化运行。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罗颀枫教授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苏东玮教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陈佳栋教授就德曲妥珠单抗医保落地后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疗效特点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王辉教授表示,在医疗政策革新的背景下,医生需要紧跟国家医保政策导向,把握创新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政策保障,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显著提升了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可及性,临床应用中需多维权衡疗效、安全性及经济负担,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罗颀枫教授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了德曲妥珠单抗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指出德曲妥珠单抗显著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在联合治疗领域将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苏东玮教授指出,“双通道”药房电子处方模式有效规范了医生处方行为并实现用药全程追溯,令患者就医购药更方便,用药安全更放心。陈佳栋教授认为,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显著提升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可及性,尤其对于前线治疗失败的HR+、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德曲妥珠单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综合考量,合理应用


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莊志刚教授主持了会议的第二篇章“重塑标准,引领格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君教授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深入探讨。肿瘤治疗后可产生多种短期或长期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断或降低患者依从性。因此在追求疗效最大化的同时,需同等重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ADC作为肿瘤领域创新性药物,因良好的疗效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其安全性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不同ADC药物因为结构差异,呈现出具有特征性的安全性图谱,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结局。德曲妥珠单抗作为新型ADC药物,已经成为HER2阳性/ 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新标准。在安全性方面,与T-DM1相比,德曲妥珠单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情绪等维度评分,生活质量维持良好。其常见不良事件,例如胃肠道反应、中心粒细胞减少以及间质性肺病(ILD)等,风险可管可控,体现良好的疗效风险获益,为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提供兼顾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的优选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苏颖杰教授指出,乳腺癌治疗经百余年发展,已步入精准化药物治疗时代,ADC作为新型精准治疗药物的代表,在技术迭代升级中不断改善临床特性。德曲妥珠单抗凭借创新结构设计奠定临床优势:高活性载药有效避免交叉耐药;高药物抗体比使其杀伤效力更强;特异性可裂解连接子能够稳定精准递送药物;强效抗肿瘤旁观者效应突破HER2表达异质性限制。在DESTINY系列研究中,德曲妥珠单抗的卓越疗效得以验证,在HER2阳性及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中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德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新标准。目前,德曲妥珠单抗双适应证已纳入医保。苏颖杰教授强调,期望在医保目录调整、支付方式改革的引导下,能够实现医保/机构/患者三方共赢,惠及更多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建春教授上海长海医院李曦洲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林昀教授温州市人民医院朱淼勇教授就ADC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势和ADC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探讨。


顾建春教授指出,德曲妥珠单抗通过创新性结构设计,有效克服HER2表达异质性问题,在超低表达患者中也能取得良好疗效。临床应用需针对性管理恶心呕吐、ILD等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李曦洲教授表示,基于DB-04/DB-06研究证据,德曲妥珠单抗突破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后线治疗困境,成为填补治疗空白的重要选择。林昀教授亦肯定了德曲妥珠单抗的出色临床表现。相较于其他ADC,德曲妥珠单抗呈现了更优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床疗效数据,充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其成为临床中的优选方案。朱淼勇教授指出,德曲妥珠单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展现出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优势,但医保政策区域壁垒可能制约药物的可及性。此外,临床实践中的不良反应管理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会议第三篇章“全面呵护,全心为HER”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鑫莉教授主持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许晶教授分享的一例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经典案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杜跃耀教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高彩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郭显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庄喜兵教授结合上述临床案例,探讨了一线治疗进展后HER2低表达的治疗方案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倩教授主持了宁波市第二医院张威教授分享的一例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病例。丽水市中心医院程慧斐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钱建新教授丽水市中心医院应晓珍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郑雅娟教授针对治疗中不良反应管理分享了深刻洞见,揭示了个体化精准医学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领航之声,画龙点睛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307143136.jpg

沈赞 教授

  • 肿瘤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香港大学肿瘤学博士

  • 中华医学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产学研医联体常务副理事长

  • 上海医学会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上海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近20年来一直从事恶性肿瘤治疗耐药及复发转移机制研究,擅长各种疑难肿瘤的诊治,如复杂难治性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肠癌的诊治

  • 尤为擅长于复杂难治性骨软组织肿瘤的诊治。年收治病人13000人,年门诊量51000余人次

  •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SCI收录65篇,总影响因子210.7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MJ,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以及“上海市科委专项基金”各一项

  • 获得5项国家专利,主编多部全国性肿瘤支持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

  • 牵头开展了多项国际先进的大型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



专家简介


图片1.png

李恒宇 教授

  •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上海长海医院甲乳科主任

  •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专委会 副主委、候任主委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 《临床军医杂志》副主编

  • 《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

  • 《医学参考报肿瘤医学专刊》编委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队后勤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等

  • 2023年获上海长海医院创新成就奖

  • 2024年获上海长海医院“长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 主编《乳腺癌诊治现状与争议》《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前沿》等专著、执笔专家共识4部、通讯作者20分以上SCI 2篇、国家发明专利3项



67ca92db_afb0_4acd_a4b5_5446ac105abc.png

德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这类创新药,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其药物设计与传统药物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抗体本身、抗体结合力、载荷、连接子以及载荷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精心选择与考量。


可以想象,德曲妥珠单抗的研发进程历经了大量探索实践,最终得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成功。事实上,针对不同癌症类型以及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患者群体,该药仍留有广阔的探索空间。这种持续的探索行为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或为后续更优质药物的研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将有更多患者能够从德曲妥珠单抗中切实受益。同时,科研工作也在将进一步证实哪些患者群体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德曲妥珠单抗作为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这部分患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原本为HER2高表达但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转而成为HER2低表达的患者,是从德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的重要群体。此外,部分HER2表达水平较低,仅用单克隆抗体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疗效的乳腺癌患者,同样也能从德曲妥珠单抗治疗中取得相应获益。由此可见,德曲妥珠单抗的出现使临床治疗方案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扩展与优化。


而在德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后,其明确的用药场景和逐步成熟的诊疗路径,有利于医保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费用控制,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医保基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有力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在“三医”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原本资源相对匮乏的乳腺癌专科团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可以开展针对乳腺专科医生和护士的系统化培训。单克隆抗体药物在部分中心已得到良好应用,但在一些新成立的专科中心,培训尚未完善。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出现,为加强培训提供了契机。


在推动规范化诊疗方面,国家卫健委、国家癌症中心等机构牵头推行具有行政约束力的指南和规范,不仅能使国内乃至国际头部乳腺专科的优势得以巩固,二、三级医院以及小型新建乳腺专科也能在乳腺癌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得到良好训练,遵循明确标准,驶入良好发展的轨道。


同时,很多单位已经意识到建设乳腺专科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重要性,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包括乳腺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团队的深度合作。通过MDT模式,结合专业知识、指南和患者意愿,对病情进行精准评估,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需将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到重要高度。不仅要关注乳腺癌病症的治疗,更要重视相关副作用的处理和患者心理状态的疏导。这一过程是动态、循环评估且长期延续的,贯穿患者整个生命周期。若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患者的生命周期将得以延长,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


67ca9266_7b98_49e5_8643_5baaac105abc.png

毫无疑问,德曲妥珠单抗这样优秀的药物进一步充实了临床医生们对抗肿瘤的“武器库”。在DB-03研究中,对于先前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烷类药物治疗的HER2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德曲妥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52.6个月,完全缓解(CR)率高达21.1%。这一数据背后的意义非凡——过去我们认为晚期乳腺癌是不可治愈的,如今却有超过1/5的患者达到CR,即接近治愈的状态。这些患者更有可能实现长期生存,从而增加获得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在DB-01、02、03研究的综合分析中,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15.0%达到CR。且CR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高达70.6%,3年OS率更是达到88.6%。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此外,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脑转移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过去认为大分子药物在脑转移治疗中效果不佳,而小分子药物更具优势。而DB-03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德曲妥珠单抗在脑转移患者中同样展现出了良好的颅内活性。DB-12研究显示,确认的总体中枢神经系统客观缓解率(CNS ORR)高达71.7%,在稳定性脑转移患者和活动性脑转移患者中的CNS ORR分别为79.2%和62.3%。并且,1年PFS率为61.6%,而1年OS率则达到了90.3%。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德曲妥珠单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和地位。


另一方面,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的表现也令人振奋。过去,我们简单地将患者分为HER2阳性和HER2阴性。DB-04研究确立了HER2低表达作为可靶向治疗的新亚型,并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DB-06研究中,与化疗相比,德曲妥珠单抗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可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中位PFS:13.2个月 vs 8.1个月)。德曲妥珠单抗组的其他疗效指标如ORR(56.5% vs 32.2%),也显著高于化疗组。


德曲妥珠单抗的疗效已十分明确,那么它的安全性如何呢?通过在DB-03研究和DB-06研究中的长期随访,我们发现德曲妥珠单抗的中位持续治疗时间分别为18.2个月和27.4个月,在这近2年或超过2年的治疗期间,并未观察到与治疗显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死亡的增加。在提供强效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德曲妥珠单抗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的不良反应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中分享的不良反应管理经验也将助力我们在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更好地应用德曲妥珠单抗,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未来的乳腺癌治疗前景光明,我对此充满信心。首先,德曲妥珠单抗适应证的扩大令人期待。既往的HER2表达分型可谓是“阴阳割昏晓”,如今HER2低表达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亚型,而近2年将迎来更多关于HER2超低表达的临床研究数据和结果。目前,FDA已经基于DB-06研究批准德曲妥珠单抗用于HR阳性乳腺癌治疗的更前线,并将适用病患群体扩展至HER2超低表达类型。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治疗由于适应证限制可能无法纳入医保。因此,希望这部分患者能尽快获得更有效的支持。


其次,个体化治疗策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COMET研究显示,部分低风险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可以进行手术降阶治疗。INSEMA等研究也表明,对于部分高选择患者,腋窝淋巴结手术同样可以降阶,这将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通过国内外众多研究的开展,未来的治疗将更加个体化和精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类似DeepSeek这样的前沿人工智能(AI)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在乳腺癌治疗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医生可以通过AI对患者进行更好的评估,结合影像学、病理学及实时监测数据,动态生成治疗建议,甚至预测药物敏感性,减少无效治疗,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正如“患者多活3年,科技进步就可能帮助再活1年”的观念所言,技术进步将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德曲妥珠单抗等创新药物的出现让患者看到了可能治愈的希望,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标已经从单纯的“延长生存”转变为更加全面的“提升生活质量”。这意味着,医疗团队不仅需要关注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应帮助患者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从而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本文由沈赞教授、李恒宇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