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第六届“中国麻醉周”顺利召开,一起走进麻醉背后的英雄

2022-04-18作者:赵梦雅资讯
资讯非原创

为推动社会对麻醉医生的理解,提升麻醉学科价值认知,推动麻醉学科人才发展建设以及围术期医学发展,进而促进和提升人民群众在医疗服务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带领下,广大麻醉同道迎来第六届“中国麻醉周”。“走进麻醉背后的英雄”媒体线上采访活动特别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冯艺教授与大家一起探秘“麻醉世界”。本文将访谈内容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王天龙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组长

国家老年麻醉联盟(NAGA)主席

中国医师培训学院毕业后教育麻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欧洲麻醉与重症学会(ESAIC)考试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微信图片_20220406211109.png

【王天龙教授】

任重道远,麻醉学科成为舒适化医疗的枢纽学科

10年前,麻醉学科提出了5大愿景,打造舒适化医疗即为其中之一。舒适化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手术室之外的舒适化医疗和术后加速康复(ERAS)。

 

麻醉所参与的手术室之外的舒适化医疗场景包括胃肠镜、膀胱镜、支气管镜、拔牙、自然分娩等。其中,无痛胃肠镜检查数量每年以10%-15%的比例递增,全国每年接受无痛胃肠镜操作的人次接近六七千万,且该数字仍在逐年攀升中。另外,6年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麻醉学科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无痛分娩运动,目前北京地区分娩阵痛率已达到54%以上。手术室外的舒适化医疗,同时惠及了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ERAS是麻醉学科多年来积极研究以及辅助临床医生实践舒适化医疗的集中表现。既往,患者术后需要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过渡、术前后禁食水,降低了患者围术期体验的舒适度。随着ERAS时代的到来,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即可回到外科病房、恢复进食、与家属正常交流沟通。具体表现为,患者术前进食时间缩短为6-8小时,禁饮时间缩短为2个小时,患者可以在进食期间饮用碳水化合物饮料,这样不仅补充了能量也补充了液体;在患者麻醉后留置胃管、尿管,苏醒前予以拔除,术前避免灌肠等措施均提高了患者手术舒适度;进入手术室后患者体感温度控制,儿童进入手术室方式的改变均改善了患者心理舒适度。此外,多模式阵痛方案的问世也助力患者术后早期回归正常的生理状态。总之,ERAS是麻醉学科不断实践发展、麻醉医生实施了舒适化医疗的显著成果。

 

围术期医疗发展中,麻醉作为舒适化医疗的枢纽学科,任重而道远。未来,麻醉医学将持续致力于舒适化医疗、改善人员资源配置,逐渐满足广大民众舒适化医疗的要求。

冯艺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医学科主任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疼痛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与术后慢性疼痛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常委

微信图片_20220406211109.png

【冯艺教授】

生命至上,麻醉医生助力构建安全、高效、舒适的围术期环境

麻醉学科出现前,围手术期死亡率大于10%。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其实是麻醉医生这个职业诞生之初最基本的职能。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水平与国际接轨,目前围手术期死亡率已降低至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麻醉相关死亡率更是降低至三十万分之一。与此同时,在麻醉的保驾护航下,很多既往无法开展的手术也陆续得以实施。例如在器官移植手术中患者摘除原有器官和完全替换新器官的间期内,抑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均需要麻醉医生通过各种药物保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重大手术开展,患者术中大出血、过敏性休克、心梗、肺栓塞等随时可能发生的致命并发症都需依靠麻醉医生早期识别、诊断、诊疗才得以挽救患者生命,这是对麻醉医生极大的考验。因此,现如今维持患者生命已成为麻醉医生工作的底线,在此基础上,让外科医生无后顾之忧实施手术、让患者快速度过术后康复期也成为麻醉医生工作的主要目标。

 

患者全麻术中可以听见周围环境内的声音在医学上被称为术中知晓。我国术中麻醉知晓发生的比例极低,仅千分之一。为避免术中知晓等情况发生,手术中提倡予患者提供意识监测以随时判断麻醉深度及苏醒时间,当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维持在40-60之间时同时兼顾了手术所需的镇静水平,且保证了患者不出现术中知晓状态。术后智力或记忆力下降被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或术后认知功能减退,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自20年前认知功能减退的理念被提出后,国内外麻醉学家一直在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等方方面面的研究。术后认知功能减退被认为与患者基本特征如年龄等有关,也与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特殊手术类型如需要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和膝髋关节手术等相关。减少患者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改善患者术中大脑出现缺血缺氧等状态,积极抗应激管理等将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每年实施手术患者中,7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达12%,根据高龄老年评估中心对患者术后半年至一年的随访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患者认知功能与术前保持一致。相信术后认知功能减退的问题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目前国家在医改过程中不断强调提高医疗质量,考核医院微创手术、四级手术、日间手术等占比,手术量的提高离不开麻醉医生的助力。在手术增量的同时增加手术室人员的效率涉及到技术和管理层面,在技术层面应不断培训合格的麻醉医生,在管理层面遵循科学的管理与分配、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构建合理的麻醉框架,精诚合作,追求更低的消耗,更高的速率,更大的成效,将患者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