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许多患者以及治疗需要置入中心静脉通路装置或外周动脉导管。这些侵入性装置可能会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这会对患者造成实质性伤害,增加住院天数和费用。CRBSI约占所有与健康医疗相关的血流感染的70%,是最昂贵的保健相关感染,每例可归因成本为45814美元。
虽然有很多预防CRBSI的措施,但最有效的策略依赖于置入的时长。相反,导管置入的持续时间代表了大部分风险时间,但其在预防感染方面的价值,尚缺少支持的证据。预防CRBSI的其中一种措施为常规置换输液套装(infusion sets)(包括输液袋或注射器、输液管、滴定管[burettes]、换能器、延长管、三通)。这需要在留置导管期间隔一段时间就要断开、丢弃和更换所有的输注物(infusates),药物,管路和部件。
采用该策略预防CRBSI,是依据这样的假设:输液套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但可以通过间断性更换新的无菌套装来预防CRBSI。这种策略是在半个世纪前美国地方性爆发后发起的,在此期间,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每24小时更换一次输液套装。大多数现代指南建议每4天更换一次输液套装,CDC建议更换“不超过96小时,但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
由于更换输液套装需要一名或多名熟练的护士和大量一次性无菌设备以及药物,因此该过程会影响工作量和成本。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尚未确定最佳的输注套装更换的频率。输液套装在手工操作过程中实际上可能已经被污染,这与CRBSI的感染源大都来源于卫生工作者手的直接污染相一致。2013年Cochrane综述发现,更换输注套装的时间间隔没有哪一种方案优于另一种方案,属于低-中等治疗证据,只有两项小型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过输液套装更换时间超过4天。
2021年4月来自澳大利亚的Claire Rickard等在 Lancet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对于留置了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和外周动脉导管的患者,每7天(干预)更换输液套装策略与每4天(对照)更换输液套装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本。
该研究为随机,对照,多中心,评价者盲的研究,共10家澳大利亚医院参与。对于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者,采用等效设计;对于外周动脉导管者,采用非劣效性(均为2%的界值)设计。预期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外周动脉导管留置超过24h 的成人和儿童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每7天更换输液套装组或每4天更换输液套装组。主要终点为CRBSI,采用了 mITT 分析。
在2011年5月30日至2016年12月9日期间,从被评估的6007名患者中筛选出2944名患者随机分配到7天组(n=1463)或4天组(n=1481),mITT 分析中共2941名患者。对于中心静脉通路装置,7天组中1.78%和4天组中1.46%发生了CRBSI(绝对风险差[ARD]0.32%,95%CI −0.73 to 1.37)。对于外周动脉导管,7天组0.28%和4天组0.28%发生了CRBSI(ARD 0.28%, −0.27% to 0.83%)。没有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最终作者认为,输液套装使用可以安全地延长到7天,这降低了成本和工作量。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作者:杨中华)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