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眼部有这些表现,要怀疑感染!

2022-01-3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01

1.感染性结膜炎:结膜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容易发生感染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多数结膜炎无须进行微生物检查。但对于流行性、难治性、复发性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感染性结膜炎,结膜刮片、培养或核酸检测对其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感染性结膜炎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其他α‑溶血性链球菌、肠杆菌目、不动杆菌属、棒状杆菌属、腺病毒(儿童3、7型;成人8、11、19型)、单纯疱疹病毒(1、2型)、柯萨奇病毒A24型及肠病毒70型等。A~C血清型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沙眼性结膜炎,D~K血清型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包涵体性结膜炎。

02

2.感染性角膜炎:感染性角膜炎多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角膜引起,对拟诊化脓性角膜炎(细菌、真菌、阿米巴感染)者需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而对于非化脓性(病毒性)角膜炎者,可依靠反复发作的病史及角膜病变特点进行临床诊断。由于角膜病灶取材量少,标本应立即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或床旁微生物接种;除常规角膜刮片和培养外,还可选择进行病原体核酸检测。细菌性角膜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隐形眼镜)及肠杆菌目细菌等感染为主;非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较为少见,一般见于创伤后或屈光手术后的患者。病毒性角膜炎以单纯疱疹病毒(1、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A24、肠道病毒70感染为主,另外埃博拉病毒和虫媒病毒感染(寨卡病毒、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可引起轻度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常发生于植物外伤或有眼表慢性疾病的患者中,常见的丝状真菌有镰刀菌、曲霉菌、丝孢菌属、拟青霉属、支顶孢属和弯孢菌属等。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可出现念珠菌、隐球菌引起的角膜炎。寄生虫性角膜炎罕见,以棘阿米巴原虫感染为主,另外还有微孢子虫、变形虫及蝇蛆幼虫所致的角结膜炎。

03

3.感染性睑缘炎:睑缘出现如下体征之一可疑诊为感染性睑缘炎。1)睑缘充血、睫毛脱落,睫毛基底部见小脓疱、鳞屑或袖套样物质;(2)对于经验性治疗无效的前部睑缘炎患者可进行睑缘分泌物培养(需氧及厌氧培养同时进行);(3)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或眼部红斑痤疮患者,睫毛有袖套样改变时,需进行睫毛螨虫显微镜检查,涂片和培养有助于发现病原菌。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皮肤杆菌、酵母菌(皮屑芽孢菌)、毛囊蠕形螨(睫毛根部)、蝇蛆幼虫及阴虱等,注意区别正常菌群。

04

4.感染性泪道炎:泪液的排出系统称为泪道,出现如下体征可拟诊为泪道感染,如泪溢、内眦部黏性分泌物,泪小点或泪囊处红肿,挤压泪小点或泪囊后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泪小管炎或泪囊炎并发角结膜炎或眶蜂窝织炎患者,需进行泪道分泌物细胞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病原体有放线菌科属(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最常见)、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泪道真菌(曲霉菌、链格孢霉、念珠菌、枝顶孢属)感染较罕见。

05

5.感染性眼内炎:特指微生物在眼内引起的感染,进展迅速,属临床急重症致盲性眼病,包括眼内炎(细菌、真菌)、病毒性眼内炎、寄生虫性眼内炎等。感染性眼内炎常合并开放性眼外伤、内眼手术史、糖尿病、器官移植、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史。表现为眼红、眼痛、流泪、视力下降,睫状充血、房水闪辉、房水浮游细胞乃至前房积脓、瞳孔后粘连、玻璃体明显混浊、视网膜前绒球样混浊等。外源性眼内炎常见于术后感染和眼外伤(特别是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常见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肠杆菌、非发酵菌、需氧芽孢杆菌、曲霉菌、镰刀菌、暗色真菌等,表现为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易造成急性感染,痤疮皮肤杆菌是慢性感染最常见原因,警惕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眼内感染,假单胞菌与丝状真菌少见。内源性眼内炎多来自血源性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分枝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肠球菌、乏氧球菌、颗粒链菌、流感嗜血杆菌、韦荣球菌、普雷沃菌、念珠菌等。视网膜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虹膜、睫状体和/或脉络膜的炎症可与细菌来源(伯氏疏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病毒来源(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寄生虫来源(弓蛔虫、弓形虫、盘尾丝虫、囊尾蚴)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有关。刚地弓形虫是脉络膜视网膜炎的元凶,是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的主要原因。

 

 


引用本文: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J]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5(1) : 14-23. DOI: 10.3760/cma.j.cn114452-20210728-00460.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