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重磅微视频】徐瑞华授谈2019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特点

2019-07-02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国际同类指南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19年4月26日,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上发布了2019版CSCO系列指南,自2016年CSCO发布首版指南以来,“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CSCO系列指南受到临床医生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现已成为临床医生日常工作重要的参考书籍。今日肿瘤特别推出《2019 CSCO系列指南专家解读》视频,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指南更新要点,助力临床肿瘤诊疗事业的发展。

       今天邀请到的是CSCO副理事长、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解读《2019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

1.png

问题一  2019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徐瑞华教授表示,今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CSCO指南”)的更新,是所有编委会成员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阅读、理解等繁重工作后的成果。从指南制定到更新,是一个传承的过程,而更新是为了让指南更精准、更符合中国诊疗的实践和规律。

      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鉴于2018年很多免疫治疗药物上市,但在中国还没有获批胃癌的适应证,因此在诊断方面推荐对PD-L1表达状态、MSI/dMMR状态和EBV感染状态等进行检测,同时推荐免疫治疗用于三线治疗。

       第二,综合治疗方面,由于东西方在胃癌的手术治疗上存在差别,今年的更新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特色——将胃癌分为食管胃结合部癌和非食管胃结合部癌,并且在治疗上推荐的强度不完全一样。

       第三,手术方面,腔镜手术的推荐力度有所提高。

       第四,在整个修订过程中,把中国比较好的研究成果整合到指南当中,所以指南的参考文献中有中国作者所发表的论文。

问题二  与国际同类指南的主要区别

       第一,综合治疗方面,国际上其他指南都将胃癌作为一大类,但是CSCO指南把它分为食管胃结合部癌和非食管胃结合部癌来对待,更有利于中国专家应用。

       第二,辅助化疗方面,整个方案的推荐上会更中国化。比如紫杉类,虽然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证据,但并没有得到立即更新,而此次CSCO指南对其进行了推荐。

       比如针对一些特殊状态的治疗,如寡转移病灶或者转移非常少的病灶,国际指南中没有明确,而CSCO指南更新将这部分患者单列出来进行推荐。

       总体来讲,NCCN指南等国际上其他指南多数比较宽泛,只是指引方向,而CSCO指南更细化、可操作性强,更适合中国的医生精准地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问题三  CSCO指南的基层指导意义

       CSCO指南发布3年以来,受临床一线肿瘤医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临床的适用度也越来越广。一线城市的医院,尤其是肿瘤专科医院,医生在知识点的把握上比较强,但是地市级医院的医生不可能做到太专,在这种情况下,CSCO指南为规范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对提升临床的肿瘤诊治水平带来保障。因为CSCO指南是中国专家结合国际证据,同时融入中国诊疗特色所制定的,所以更符合中国患者的特点。

       徐瑞华教授表示,以上这些使得CSCO指南具有生命力,能够更强、更快、更广地在中国得到应用,提升我国肿瘤诊治的整体水平。


整理、编辑丨原芳  黄蕾蕾(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