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相信常做肠镜的同道都会在末端回肠见到下面(如图)的表现,这是什么?正常不正常?
或许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取活检,或许你不止一次取过活检,病理报告淋巴滤泡增生。
是不是有点失望?
也许会有人说,我从来没见过,我想大概是肠镜做得还不够多,要不就是不常进回肠或者肠道准备差,否则我只能说是你看得比较粗犷或者该换镜子了。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近期才搞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曾经在组织学上学过的潘氏斑(或称派尔斑)(peyer's patches)。
潘氏斑(或聚集性淋巴结节)是有组织的淋巴滤泡,以17世纪瑞士解剖学家约翰康拉德派尔的名字命名。
它们是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见于人类小肠的最下部,主要见于远端空肠和回肠,也可见于十二指肠。
潘氏斑是肠上皮的细长增厚,长度只有几厘米。
从病理组织学上来看,是黏膜下一组淋巴滤泡密集排列所致。
内镜下是位于回肠末端系膜对侧条状或椭圆形发白,黏膜下血管纹理显示不清。
Peyer斑呈椭圆形或圆形淋巴滤泡(类似于淋巴结),位于回肠黏膜层并延伸至黏膜下层。
数量在15-25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在成年期下降。
在回肠远端,它们数量众多,并形成淋巴环。人类至少46%的Peyer斑集中在回肠末端25厘米处。
表面常有一些糜烂或溃疡,特别是阿弗他样溃疡。
活检病理结果为黏膜显著水肿,中度活动性炎症,部分绒毛萎缩,淋巴组织显著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
认识它有什么意义?
首先以后不再为之困惑(当然这是次要的);
其次,这些部位是某些疾病的好发部位,有利于鉴别诊断,或者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
如克罗恩病(CD)常发生于系膜侧,或许与潘氏斑关系不大。
淋巴瘤、肠结核、白塞氏病是否相关?尚不明确。
末段回肠是许多疾病的好发部位,或许关于潘氏斑(peyer's patches),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
有文献报道可以通过观察潘氏斑来判断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情况。
作者:山东千佛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秀斌
文章首发于胃肠病公众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