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种被“忽视”的内镜表现———潘氏斑

2021-01-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内镜非原创

点击下图,免费获取临床实战锦囊~锦囊.png

相信常做肠镜的同道都会在末端回肠见到下面(如图)的表现,这是什么?正常不正常?

或许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取活检,或许你不止一次取过活检,病理报告淋巴滤泡增生。

是不是有点失望?

也许会有人说,我从来没见过,我想大概是肠镜做得还不够多,要不就是不常进回肠或者肠道准备差,否则我只能说是你看得比较粗犷或者该换镜子了。


微信图片_20210108153932.jpg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近期才搞明白,原来这就是我们曾经在组织学上学过的潘氏(或称派尔)(peyer's patches)。


微信图片_20210108153935.jpg


潘氏斑(或聚集性淋巴结节)是有组织的淋巴滤泡,以17世纪瑞士解剖学家约翰康拉德尔的名字命名。

它们是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见于人类小肠的最下部,主要见于远端空肠和回肠,也可见于十二指肠。

潘氏是肠上皮的细长增厚,长度只有几厘米。

从病理组织学上来看,是黏膜下一组淋巴滤泡密集排列所致。

内镜下是位于回肠末端系膜对侧条状或椭圆形发白,黏膜下血管纹理显示不清。

Peyer呈椭圆形或圆形淋巴滤泡(类似于淋巴结),位于回肠黏膜层并延伸至黏膜下层。

数量在15-25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在成年期下降。

在回肠远端,它们数量众多,并形成淋巴环。人类至少46%的Peyer集中在回肠末端25厘米处。

表面常有一些糜烂或溃疡,特别是阿弗他样溃疡。



活检病理结果为黏膜显著水肿,中度活动性炎症,部分绒毛萎缩,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形成。


微信图片_20210108153955.jpg


认识它有什么意义?


首先以后不再为之困惑(当然这是次要的);


其次,这些部位是某些疾病的好发部位,有利于鉴别诊断,或者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新的认识。


如克罗恩病(CD)常发生于系膜侧,或许与潘氏关系不大。


淋巴瘤、肠结核、白塞氏病是否相关?尚不明确。


微信图片_20210108153957.jpg


末段回肠是许多疾病的好发部位,或许关于潘氏(peyer's patches),我们能做的还有许多。


有文献报道可以通过观察潘氏来判断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108153959.jpg


作者:山东千佛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秀斌

文章首发于胃肠病公众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