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陈丽昆教授团队联合香港大学张高教授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团队等多家医疗科研机构,在国际期刊Genome Medicine发表了题为“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配对样本多组学整合分析揭示代谢脆弱性作为新治疗靶点”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全球最大规模的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配对临床肿瘤组织样本多组学分析,系统揭示了肺癌脑转移独特的分子机制与微环境特征,为精准治疗带来新思路。
作为肺癌患者中常见的高致死性并发症,肺癌脑转移的现有治疗手段效果有限,非常需要创新疗法。本研究通过对154例患者的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全面揭示了这些病灶的突变特征及分子机制。分析显示,部分基因突变(如TP53和EGFR)在原发性肺癌和脑转移病灶中高度一致,但脑转移病灶表现出显著更高的肿瘤内异质性,这种特征可能有助于癌细胞在脑中的适应性生存和耐药性。
研究过程示意图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肺癌脑转移的代谢与免疫微环境特征,发现脑转移病灶的线粒体代谢尤其是氧化磷酸化通路显著活跃,而肿瘤免疫微环境则显示出明显的抑制特性。这种独特的“代谢脆弱性”让研究团队找到了潜在的治疗突破口。实验验证表明,使用靶向氧化磷酸化的药物(如Gamitrinib)能够有效诱导脑转移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其增殖,展示了对这一特殊代谢途径进行治疗干预的潜力。
基于上述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氧化磷酸化抑制剂与抗PD-1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这一创新的组合疗法显著延长了肺癌脑转移小鼠模型的生存期,展现了靶向代谢与免疫微环境双管齐下的疗效优势。这种个体化的联合治疗策略不仅改善了治疗效果,更为临床试验开辟了新思路。
研究结果示意图
牟永告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肺癌脑转移的代谢与免疫微环境特征,也为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希望针对氧化磷酸化的治疗策略能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造福更多患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2016-2018年国家公派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多次参加美国及欧洲神经肿瘤会议作学术报告。
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脑转移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子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荣获2008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2019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及2021羊城好医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脑转移瘤综合诊疗协作组副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euro-oncology等杂志发表学术成果多项
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人民日报第六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
通讯员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郑敏珊 陈鋆 文朝阳 周昕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