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儒亮时评】救治重症心脏病,除心脏移植外,已无他法、良法。人工心脏的诞生,给这类病患带来了生的可能和希望。不仅如此,它的出现,也直观告知我们这样一个意思:心脏也可被替代,心脏停止跳动并未意味最终死亡。更期待这款人工心脏使用说明书中,能有心脏、死亡(包括脑死亡)关系之间的科学而全面的说明。这,又更具有划时代意义。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1-12-22
12月10日—12日,第二届重症心脏病大会在深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围绕人工心脏、转化医学、急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体外生命支持等热点问题充分展示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成果,为重症心脏病的治疗带来更多更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和更落地的诊疗策略。记者从会上获悉,苏州同心医疗的创新产品“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CH-VAD”(人工心脏)已获批上市,这是我国首个正式上市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三名工程、深圳市医学会联合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机械循环支持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市医学会体外循环及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承办。
心衰患者选择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心力衰竭患病率和患病数量继续增加。据统计,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超过1000万。
“心脏衰竭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病情反复,多次住院,生存率低,公共卫生资源负担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表示,即使是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对终末期心衰效果也不佳,死亡率23%,再住院率高达47%。
大量终末期心脏衰竭患者需要心脏移植救治。然而,供体心脏来源受限,2020年中国心脏移植治疗心脏衰竭年度例数仅为557例。相当部分患者在等待匹配的供心过程中逝去。
“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人工心脏领域,用来代替人类的心脏进行做功,满足人体供血的需要。”胡盛寿院士说。
据悉,人工心脏主要有三方面临床应用: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等到合适的供体;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近年来,人工心脏已经成为重症心脏病治疗技术进展最快的领域,其存活结果已经可以媲美心脏移植。因此越来越多的终末期心衰患者选择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国外已有心衰患者“带机”时间已长达十几年。
“中国心”核心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甚至更优越
在会上,胡盛寿院士表示:中国心脏衰竭外科治疗已进入人工心脏时代!
中国的人工心脏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进展快。2017年6月,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国产第三代磁悬浮人工心脏手术,并获得成功。除了刚上市的苏州同心,还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天津“火箭心”,此外,在12月11日的第二届重症心脏病大会上传出消息,一款“深圳心”也准备在全国11家医院启动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这款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深圳核心医疗研发的名叫Corheart 6的人工心脏,泵体重仅90克,具有可控的磁悬浮间隙,电池续航能力更强,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从临床来看,几款“中国心”的血液相容性等核心指标与国外产品相当甚至更优越,产品设计更加小巧便捷,极大降低了患者负担,功能上也更胜一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该院植入“中国心”的患者追踪随访来看,2年生存率90%,这个生存率达到国际领先指标。
在本次大会上,全球顶尖心血管领域专家齐聚深圳,他们带来了人工心脏最前沿研究成果。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Gregg Stone教授详细介绍最新型号Impella血泵在心衰和高危P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结果,Impella泵是一种经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置入左心室的短期机械循环支持装置,具有快速微创植入的优点,在急性心脏衰竭领域应用广泛。
全人工心脏是可完全替代自然心脏做工的机械循环支持装置,被称作心脏衰竭的“终极武器”,由于植入和管理技术复杂,全球每年仅完成不到50例植入术。来自美国Bivacor医学中心Daniel Timms教授详细介绍自主研发的新型全人工心脏在大动物实验评价中的结果,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近年在临床上应用的左心室辅助装置主要是连续性平流血泵,而Corwave血泵是一种可产生搏动血流全新心室辅助装置,法国Corwave医学创新中心Synder博士介绍了其设计特点和临床前评价。
制定好规则让人工心脏这辆“车”开得更远
中国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快速发展。如何规范心室辅助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也是第二届重症心脏病大会上重点讨论的议题。
“人工心脏植入技术并非很复杂,但对医院以及医疗团队的要求比较高,除了需要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的医生配合完成植入手术外,还需要心内科、影像科等医生对病人做出客观评价,患者术后康复以及长期随访管理也很重要。”胡盛寿院士表示,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培养更专业团队共同合作,才能保证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后,能有正常的临床使用效果。
要让人工心脏这辆“车”在高速路上开得又快又稳,就要制定好“交通规则”。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心室辅助技术管理规范》(2021 年版),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心室辅助技术进行规范。在重症心脏病大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处长马旭东在线上解读心室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他认为,严控人工心脏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监管,制定人工心脏相关技术规范并在全国推广,让心衰患者受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审评中心杨鹏飞介绍机械循环支持装置上市前技术审评指导原则。
打造国际先进的国家级区域心血管医学中心
“在北京开展的所有新技术,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也在深圳开展,让深圳的患者也能享受和北京同质化医疗技术。”胡盛寿院士表示,北京阜外为深圳阜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从院士到国内著名学者集体传帮带,通过门诊+会诊+演示手术等方式,输送人才、技术和理念。
同质化建设使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先进技术屡创华南“第一”。3年间,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已成功完成27例心脏移植手术,受体全部存活;人工心脏手术5例;新生儿大动脉转位3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
胡盛寿院士表示:“运营三年的数据表明,我们开展的常见心脏病手术的总体治疗效果,在国内是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是达到了最高治疗标准。我们还强调基层心血管疾病预防,从而降低整个大湾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胡盛寿院士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把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将打造大湾区心血管疾病诊疗和心血管医学研究、创新转化的核心基地。
目前,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二期、三期建设规划已出炉,计划到2025年陆续打造科研综合楼、国际医疗部、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等,形成集“医疗、教育、研究、防治”四位一体的新格局,建成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国家级区域心血管医学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