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您是否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是,进入观看
否,退出
同意
拒绝
建议:较大规模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常规首选口咽拭子,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及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前可增加鼻咽拭子。
建议: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用于诊断新冠病毒感染;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且1周时间内无法进行核酸检测或社区新冠感染流行水平较高时,可进行抗原检测辅助诊断。
建议:一般来说Ct值越低,提示病毒载量越高,传播风险越大,应尽早采取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建议:近距离接触、患者病毒载量高、通风条件差,将增加奥密克戎变异株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建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建议:常温条件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1 d内会失活,不需要对非冷链物品增加额外的消毒措施,阳性患者的居家环境除冰箱冷冻物品外不需要进行消毒处置。
建议: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追溯时间应提前至感染前2 d;若感染者核酸检测Ct值较低,可适当增加追溯时间,也应根据感染者核酸检测频次科学调整;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可能低于有症状感染者,但因为其隐匿性,无法早期发现,故其造成的传播可能更多,需要高度关注。
建议:新冠病毒感染者病毒核酸复阳人员几乎不会对其密切接触者造成感染,尤其是Ct值较高时不需要再次隔离;如核酸检测Ct值很低,则要结合病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
建议:(1)虽然现有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存在免疫逃逸、免疫保护减弱等不足,仍强烈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以降低感染后重症化及死亡率;(2)建议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增加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保护作用;(3)有条件时可使用不同技术类型疫苗进行序贯加强接种。
建议:“三区两通道”的设置可有效防范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气溶胶传播,但每个区域要保证足够的通风换气,建立由洁到污的空气流组织,不建议不同区域间通过凿洞或通风管联通。
建议:良好的通风换气可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远距离传播和飞沫传播的风险,诊治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场所,建议ACH≥6次,对新建场所则应达到ACH≥12次。
建议:如有需要,医疗场所尽可能开启空调。(1)全空气空调通风系统应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运行,有外窗的房间,可使外窗打开一定的角度。如确需开启回风系统,应做好回风消毒,在通风管路安装空气过滤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装置和高强度紫外线灯等消毒装置可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2)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单体空调,不存在房间空气交叉污染,可直接使用;(3)需要加强下水道、共用的垂直通风管道及在垂直方向共用卫生间排风管井的管理,避免气溶胶传播。
建议:科学设计的负压房间可有效控制奥密克戎变异株气溶胶传播,严密监测负压房间的压力情况并做好日常维护至关重要。
建议:规范手卫生是医疗机构中减少新冠病毒传播的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方法;佩戴手套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但不建议消毒复用手套,如需佩戴手套消毒复用不应超过10次。
建议:通过规范佩戴口罩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及传播;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均可有效预防新冠病毒传播,在高风险诊疗区域建议医务人员选择医用防护口罩,感染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佩戴4 h应更换;不应佩戴多个口罩及带有呼吸阀的医用防护口罩。
建议:为新冠确诊或疑似患者提供不产生液体喷溅或气溶胶的诊疗操作,医用隔离衣与医用防护服防护作用一致。
建议:鞋套在预防新冠病毒传播中可作为额外的个人防护用品补充,除隔离场所、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外不建议穿戴鞋套,所有场景下均不建议穿戴多层鞋套。
建议:眼结膜是新冠病毒传播的可能途径之一,在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或在进行有喷溅操作等暴露风险高的情况下,应做好眼部防护,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止喷溅到眼结膜。
建议:无人情况下,可对室内环境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的雾化或气化方式进行空气消毒。必须等消毒剂浓度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时,人员方可进入,要注意避免消毒剂对精密仪器的损害。
建议:紫外线及动态空气消毒机均能有效杀灭空气中奥密克戎变异株,但紫外线不可直接对人照射;动态空气消毒机建议应用在通风不良房间内,注意对室内空气流的影响。
建议: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核酸可在初期感染患者衣物和医用织物上检测阳性,康复期以后基本为不具传染性的病毒片段,没有证据显示此阶段会通过接触造成传播;建议采用防水透气的寝具尤其是床垫、被子和枕芯,使用后对表面进行常规的擦拭清洁消毒,否则不同患者间应进行热力清洗消毒;对于床垫、被子和枕芯在无热力清洗消毒设备情况下可采取搁置7 d后方可使用。
建议:根据新冠病毒对消毒因子的抗力,选择自然菌或指示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或大肠杆菌(8099)等]进行消毒效果评价,不建议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作为环境消毒效果评价依据。
建议:未灭活处理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吸道样本存在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的可能性,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最好为负压)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粪便样本传染性较低;血液、尿液样本不具备传染性。建议接触有传染性的样本和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对运输容器进行消毒。病毒培养和动物实验只能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
引用本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等.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J/OL]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103:网络预发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