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许多癌症与饮食习惯紧密相关。食管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2020年新增病例60.4万,死亡54.4万。中国是高发区,虽趋势下降,但仍严重威胁健康。
不良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
食道是消化关键,
癌变影响全身,
饮食调理对食管癌患者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并治疗食管癌能提高存活率,
出现反常信号应及时检查。
肿瘤的形成一般要经历10~20年的积累,食管癌的致病原因有很多,从外因来看,患者一般喜食腌制食品,吃饭较快、喜欢趁热吃、好吃辣及嗜酒等;从内因看,除了遗传因素,口腔病毒及细菌感染、免疫状态低下等都易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吸烟、饮酒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食道。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提到,对于食管癌种的食管鳞癌而言,吸烟者的发生率会增加3~8倍,而饮酒者会增加7~50倍。
食管黏膜的耐热性有其极限,一般而言,其可承受的最高温度在40℃-50℃之间。若温度超出这一界限,食管黏膜便面临被烫伤的风险,可能导致其破裂与溃烂。倘若食管黏膜反复受到此类高温刺激,将会引发慢性损伤,长此以往,细胞可能发生变性坏死,最终诱发癌症。
许多人钟爱辣条、辣椒和辣酱这类辛辣食品,然而,过度摄入辛辣食物可能会对食管上皮造成损害,进而引发上皮细胞的变性。这种变化会干扰黏膜的正常炎症反应和细胞核酸的代谢过程。
因此,长期且反复地摄入辛辣刺激食物会提高身体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这有可能诱发食管发生癌变的风险。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某些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其亚硝酸胺的摄入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亚硝酸胺类化合物通常存在于多种食物中,例如腌制食品、烧烤食物、熏制食品、油炸食品、发生霉变的食物以及隔夜饭菜等。长期大量摄入含有高浓度亚硝酸胺食物的人群,罹患食管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研究显示,进食到睡眠的间隔时间太短会增加胃酸反流发生的几率。而胃酸返流不仅会带来“胃灼热”的不适感觉,而且也会损伤食管。食管黏膜如果长期处于胃酸的刺激下,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进而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食管癌患者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自我感觉。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时,进食之后即消失,且与食物的性质没有关系,甚至在喝水时也有相同的感觉。
食管癌患者会感觉到食管像有异物一样,感觉食物黏附在了食管上,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既无疼痛也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管癌的病变位置相吻合。
食管癌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吞咽的时候,会出现哽噎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黏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
这种表现在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比较多见。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
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群更容易患食管癌,如胃食管反流、黑便、呕血等。这是因为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道,会导致食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受到致癌物质的影响而发生癌变,因此有消化道症状的人,其发病风险会比一般人高。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食道黏膜免受损伤。同时,减少摄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如腌制食品、咸菜等,因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转化为致癌物质。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对预防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食道癌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和筛查
定期进行体检和食管癌筛查是早期发现食管癌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疾病史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有吸烟、饮酒、热烫饮食等生活和饮食习惯
食管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以上人群都应积极接受食管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病变,防止其恶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浙江省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