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林国友
白嫩的肌肤,向来是东方女性审美的重要指标,“一白遮百丑”的观念也促使各类化妆品苦练美白功。
所以,不少厂家为满足广大女性的需求,各显神通,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也是层出不穷,市面上不仅有美白针,还有内服的美白丸,令众多女性趋之若鹜。再加上明星、主播直播带货,更是掀起了美白丸的代购潮。美白丸果真有深厚的“美白内功”吗?服用后会对人体安全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
多数美白丸为进口产品,主要产自日本、澳洲等地。它的主要成分有:氨甲环酸(传明酸)、谷胱甘肽或L-半胱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E、全植物成分等。
氨甲环酸: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抗纤溶止血药,已有40余年临床使用史。
随着氨甲环酸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发现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副作用”,那就是美白祛斑。氨甲环酸是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它的美白效果明显,其祛除黑斑的功效比维生素C高约50倍,是果酸的10倍左右 。
所以氨甲环酸除被广泛用于治疗黄褐斑,也被添加到各种化妆品中用于美白。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结合,含有巯基的三肽类化合物,可以清除机体自由基,临床上常用于肝脏疾病的保肝治疗。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减少黑色素形成,从而起到美白的效果。
半胱氨酸是组成谷胱甘肽的天然成分之一,分子中含有活泼的巯基(-SH),因此,一些美白产品含有L-半胱氨酸。
维生素类: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最经典的美白抗氧化成分,能对抗皮肤产生的氧化自由基,从而抑制黑色素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美白丸都会添加维生素C。
而维E也是抗氧化的产品;维生素B5是皮肤必需的营养成分;维生素B6能有效地加速L-半胱氨酸的吸收性,因此,部分美白产品也含有这些维生素。
全植物成分:如蜜橘皮提取物、黑胡椒提取物、枸杞子提取物、印度树提取物等所谓的全植物成分。这些成分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缺乏有效的临床数据。
要美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是关键。酪氨酸酶是形成黑色素的关键,市面上的美白丸大多由此下手,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来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
因为日晒变黑,或者有病理性色斑、黄褐斑、色素沉着,吃美白丸有用,但是如果是先天肤色黑,后天想变白就比较困难。
对于激素导致的色素问题(肝斑、黑皮症等),美白效果会比较差。不少消费者对美白丸的安全性、美白效果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但很多爱美人士为了美白依然会选择美白丸,抱一个尝试的态度试试看。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美白丸的成分之一传明酸(氨甲环酸)虽有美白功效,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疹、瘙痒等,因其有止血作用,对于有血栓的患者或可能引起血栓症的患者应慎用,因为氨甲环酸有使血栓稳定化的倾向;另外,氨甲环酸和避孕药是配伍禁忌,孕激素可增强氨甲环酸的血栓形成作用。
而谷胱甘肽同样也有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另外,美白丸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摄入的过量的维生素会直接加重肾脏的负担。
所以想要对肤色进行美白处理也必须要选择安全的方式,绝不能够长时间服用美白丸。
有的劣质美白丸可能重金属超标,长期服用一定会导致重金属中毒,所以尽量购买正规的美白丸。
患有心血管疾病、怀孕、经期、糖尿病、维生素过敏的人应避免服用。
这种产品的有效性尚未得到临床证实和国际公认,它究竟属于药品、护肤类化妆品还是膳食补充剂,至今也没有清晰的定义。
FDA指出,目前口服美白产品的性质和类别监管处在法规政策的灰色地带,如果作为膳食补充剂,口服的谷胱甘肽就不应该以药品或化妆品形式上市销售。
如果产品广告声称它具有美白或治病功效,那就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我国现行国标《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定义是:“以涂抹、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很显然,口服的“美白丸”,已经超出了化妆品范畴,无法按这套国标来管理。有专家认为,这些美白丸产品应该属于美容保健品。
总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白有度,适可而止,健康的食疗美白方式才是可行和安全的,比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等。注意不要熬夜,睡眠不足会增加黑色素的形成。想要保持肌肤白皙,最重要的策略还是防晒,毕竟紫外线是皮肤变黑、受伤和加速老化的元凶。
来源:逸仙药学V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