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这类患者临床太常见!接诊后该如何规范化处理?

2019-07-05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高血压冠心病

未下载壹生APP的用户,点击上方绿色【下载/打开APP】,可查看指南全文;已下载的用户,可直接于文末查看。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在病因学方面关系密切。临床实践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并不少见,接诊该类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

降压治疗的启动

2017年《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指出: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的患者,平均血压≥130/80 mmHg即应启动药物治疗。

无心血管病且10 年心血管病风险<10%的患者,平均血压≥140/90 mmHg即启动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

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 应注意舒张压 不宜降至60 mmHg以下。

高龄、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选择

β受体阻滞剂、CCB可以降低心肌氧耗量,减少心绞痛发作,应作为首选。血压控制不理想,可以联合使用ACEI/ARB以及利尿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降压药物选择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仍以β受体阻滞剂、CCB作为首选,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合使用RAS抑制剂以及利尿剂。

另外,当考虑血管痉挛因素存在时,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因有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降压药物选择

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在心梗后长期服用作为二级预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没有禁忌证者应早期使用。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可以联合使用CCB及利尿剂。

小结

  • 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应注意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

  •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应首选β 受体阻滞剂或CCB。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二氢吡啶类CCB

应选用长效制剂,短效CCB虽然也能降低血压,但常会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耗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面红、头痛及下肢水肿等,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非二氢吡啶类CCB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可作为首选用药,但由于其抑制心脏收缩和传导功能,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患者禁用,且在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于用药2~6周复查心电图。

β受体阻滞剂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乏、肢体冷、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长期使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撤药综合征。

ACEI

虽然各种ACEI作用机制相同,总体上可能具有类效应。各种ACEI与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结合的亲和力不同、药代动力学特性也有差别,因此可能导致组织浓度的明显差异和不同的临床效果。ACEI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皮疹,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味觉障碍。

ACEI/ARB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血钾水平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期女性。

利尿剂

应用时应监测循环血量,避免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诱发或加重冠状动脉灌注不足。

联合用药

单药或联合用药的目的均是使血压达标,当血压未达标时应由低强度变更至高强度降压或联合用药使血压达标。

综编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点击下载指南原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