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典型案例:患者:女,32岁。因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口服氧氟沙星(200mg,一日2次)和吡罗昔康。用药0.5小时后,出现全身发热感和四肢发麻;用药1小时后,出现全身性强直性痉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5分钟,发作间隔约10分钟。后用急救车送到医院,静脉注射地西泮10mg,痉挛消失。
一、氟喹诺酮类可引起癫痫发作
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由于氟原子的引入,脂溶性较强,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头痛、失眠、眩晕及情绪不安等,甚至可导致痉挛和癫痫的发作。
国内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癫痫发作48例中,年龄>60岁30例,既往有抽搐或癫痫史12例,肾功能不全12例,患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者15例;引起癫痫发作的氟喹诺酮为环丙沙星21例、左氧氟沙星18例、氟罗沙星3例、诺氟沙星3例、氧氟沙星3例,静脉给药共42例,口服6例,发作的开始时间在用药后30分钟-5天。其中18例合用茶碱类药物,15例合用非甾体抗炎药。
因此,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动脉硬化者、癫痫患者),容易引起癫痫发作,应尽量避免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二、氟喹诺酮类尽量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及神经细胞内,可抑制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与其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可导致痉挛和癫痫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当氟喹诺酮与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应用时更常见。
这是因为,虽然非甾体抗炎药自身并不影响GABA受体,但可以增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容易诱发痉挛发作。另外,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还可显著增加氟喹诺酮类(安妥沙星)的血药浓度。
实验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的喹诺酮类药物与不同的非甾体消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不同:4-联苯醋酸(芬布芬的代谢产物)>吲哚美辛>萘普生>甲芬那酸>双氯芬酸钠>吡罗昔康;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吡哌酸>氧氟沙星。
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芬布芬合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案例较多,应尽量避免合用。
另外,氟喹诺酮类与酮洛芬、萘普生等合用时也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当患者出现痉挛发作的初期症状时,如眩晕、头痛、手足麻木感、头及手足肌肉强直、一过性的意识低下等,应停止用药,严重时立即就医。
特别提醒:环丙沙与阿片类镇痛药有相互作用,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前口服环丙沙星的血药峰浓度。如果使用环丙沙星预防外科感染,麻醉前不应该使用阿片类药物。
三、氟喹诺酮类的分布特点
诺氟沙星:口服生物利用仅35%~45%,在粪便排出量最高可达给药量的53%,因此血药浓度低,但在肾脏和前列腺中的药物浓度可分别高达血药浓度的6.6倍和7.7倍。临床上主要用于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敏感菌的感染。
环丙沙星: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8%~60%,仅高于诺氟沙星。可广泛分布于许多组织或体液中并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当脑膜炎存在炎症时也可进入脑脊液中,并达到血药浓度的37.2%。
氧氟沙星:在胆汁中的浓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其突出特点是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高,脑膜无炎症时可达血药浓度的30%~50%,有炎症时能增至50%~75%;另一特点是尿中排出量居各种氟喹诺酮类之首,可高达70%~90%。
莫西沙星:绝对生物利用度约91%。在肺(肺泡液,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组织),窦(筛窦,上颌窦,鼻息肉)和炎症损伤(斑蝥疱疹液)中的药物浓度超过血药浓度。组织间液有很高的游离药物浓度(唾液、肌肉内、皮下)。
本文首发于药评中心公众号
作者:张药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