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Circulation子刊:做过冠脉造影的桡动脉可以用于搭桥手术

2024-07-21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每日毅讯



近年来,一系列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采用桡动脉的冠脉搭桥手术(CABG)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的大隐静脉搭桥。2021年的美国血运重建指南也明确优先推荐了桡动脉桥的作为前降支以外的主要狭窄血管的搭桥血管。然而,心内科介入医生已经习惯了使用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手术。因此,很多冠心病的患者的桡动脉是经过导管的,是被心内科医生使用过的。这样的桡动脉会因为有损伤而影响CABG术后的桥血管通畅率吗?针对这个现实的问题,近期,《循环:心血管介入》(Circ Cardiovasc Interv杂志发表了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研究设计

研究者纳入了2015年至2019年接受使用左、右桡动脉(RAs)作为移植血管的CABG术的连续患者。对有植入的桡动脉进行了仔细的术前评估,以确定其适用性。临床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了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移植(经过介入手术组与未经过介入手术组)进行了分层。对同一患者有两根桡动脉桥(分别是来自于经过介入手术的和没有经过介入手术的)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移植血管的通畅性。

主要终点

主要终点是在同一患者内比较经过介入手术和未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作为移植血管的通畅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1123例接受CABG术的患者中,有294例使用了左、右桡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并被纳入研究。使用了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组和未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分别有126例和168例患者。基线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在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在接受CABG术后2年,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为2.4%,未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组患者为5.4%[HR:0.44(95%CI:0.12~1.61);P=0.19)。


共有50例患者纳入了血管通畅性分析。在平均4.3年(四分位间距3.7~4.5年)的随访中,50例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患者中有40条(80%)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通畅,未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有41条(82%)通畅[OR:0.86(95%CI: 0.29~2.52);P>0.99]。在同一个患者,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和未经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的移植血管在管腔直径或横截面积方面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


图片


“毅讯点评”

本研究针对临床实际问题,利用了真实世界的注册研究数据库,对比了使用做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和没有做过介入手术的桡动脉的CABG手术效果,两组在2年的心血管结局方面没有差异。更重要的是,本研究还对比同一个患者左右手的桡动脉(一个做过介入手术,一个没有做过介入手术),CABG术后4年的桥血管通畅率,两组都在80%左右,也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本研究的结论是:心脏外科大夫,请不要嫌弃做过冠脉介入手术的桡动脉,它很好用


那么,问题又来了,随着以后桡动脉桥的广泛使用,心脏介入医生对CABG术后的患者的介入处理就不得不采用股动脉了,因为左右手的桡动脉都没有了。如此看来,心脏内外科医生从既往争论不休的: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主动脉瓣置换术之后,又多了一个“桡动脉之争”。



今年笔者有幸受到瑞金医院赵强教授和朱云鹏教授的邀请,作为心内科介入医生代表做了一次心脏内外科的交流会演讲。我当时有个题目就是:friend or foe(朋友还是敌人?),来形容我们心脏内科和外科大夫的关系。如此看来,我们是保留很多争议的好朋友,共同的目的是更好地救治病人。





图片

作者简介

张毅,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



本文转自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往期回顾
1
痛失羽毛球天才少年!我们遇到心脏骤停如何施救?这些措施关键时刻可救命!
2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高血压患者运动的官方指导→
3
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负荷心电图,诊断CCS推荐做哪种?最新指南推荐!
4
高温增加心血管病死率!小暑将至,保护心脏务必做好这8件事
5
OCC-WCC 2024 | 是机遇还是挑战?沈雳教授谈“AI for Cardiology”
6
OCC-WCC 2024开幕|今日仰望星空,明日逐梦星辰——全球心脏病学巨擘齐聚上海,展开心脏健康的未来图景
7
今日药闻 | 国家药监局批准枸橼酸倍维巴肽注射液上市
8
人老“心”不老是真的?中国学者研究显示,中高强度运动或可降低主动脉瓣狭窄发病率!



200 评论

查看更多